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學

鄉土文化的守護與吟唱 ——論王太廣的散文集《回望鄉村》

2020-01-07 10:07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楊姍姍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劉進才

近日,我一口氣讀完了王太廣的散文集《回望鄉村》,感慨頗多。作品之所以能夠激發出我如此強烈的閱讀共鳴,是因為王太廣是我的汝南同鄉,他描寫的鄉村生活都是我兒時的日常畫面,他細膩的文筆與充滿真情的文字,仿佛開啟了我進入故鄉的一場靈魂之旅。

   一、消失的風景與深情的回望

正如散文集的名稱《回望鄉村》,“回望”是一種態度,一種從當下返回過去的回眸姿態。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人世間,人們總是行色匆匆,眼睛緊盯著所謂的人生目標,失去了生活本應該擁有的閑適與從容,顯得焦慮異常、坐臥不寧,更遑論回望來時路了。王太廣則不然,他曾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孩子,恢復高考使他變成了一個“吃商品糧”的城市人。他從鄉村基層工作做起,憑借吃苦耐勞與勤學善思,加之對文學的那份赤誠和對工作的一片熱心,一步步走向事業的巔峰。王太廣似乎特別戀舊與懷舊,雖然身在城市,但他的思緒卻常常飄回鄉村,尤其回到那種帶有農耕文化色彩的前現代的鄉村,那是他心靈的棲息地,是他兒時的故土與精神的原鄉,同時也是他創作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

王太廣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末,經歷了中國社會與文化的大轉型與大裂變,從農耕文化到現代大工業生產再到當下的互聯網時代,遇到了“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就社會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而言,從上世紀70年代的牛馬耕地、人力割麥到當下的大型農用機械與聯合收割機,從步行、自行車到汽車、高鐵的運行,從廣播、收音機到電視、智能手機的普及……社會生活方式的快速轉變與現代生活節奏的高速發展,一方面讓現代人享受著這種生活的慷慨給予與便利,另一方面也讓現代人承受著生活的壓力與重負,找不到一塊安頓心靈的寧靜之地。

哪里有失落,哪里就可能有拯救。作為匆匆趕路的現代人,我們能否放緩前行的腳步,回首來時路,回望一下我們人生的出發之地,重溫西方哲人的終極之問:我是誰?從何處來?究竟要到何處去?《回望鄉村》正是這樣的文本——一個生活在城市的現代人面對失落的鄉村風景所發出的對于鄉土文化的歌吟,借助回望視角與鄉土抒情,重溫美好的往昔。

散文集是“回望”,在敘事上呈現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視角,從時間的維度是從當下向童年的回望,拉開了時間的距離,使兒時的一切變得溫馨而親切;從空間的維度是從城市向鄉村的回望,拉開了空間的距離,在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的對照中獲得一種文化的懷舊與反思品格。

在作者的敘述中,無論是寫鄉下孩子的玩水與洗浴,還是寫到空曠的田野看鄉戲;無論是寫童年參加的簡陋卻不乏熱鬧的鄉宴,還是頂風冒雪過春節走親戚;無論是寫夏日雷雨之后逮魚捉蝦的童趣,還是寫黃土路上推桶圈、打陀螺的游戲……這些鄉村生活的點點滴滴,一經王太廣充滿溫情與懷舊的筆觸書寫,變得親切而生動,也復活了我童年的經歷與記憶。在回憶之光的映照中,即便是兒時的憂傷、困苦、勞作與艱辛,也變得熠熠生輝。是啊,寒冬臘月的推磨在當下的回憶中也不再那么難熬,而是母親對我的“哲學啟蒙”;兒時偷瓜被發現的尷尬也不再如當初那么難堪,而是看瓜老漢對一個孩童溫和的教育;就連手上的那一道道疤痕也見證了兒時的玩耍與勞作、是歲月滄桑與生命無悔的烙印……王太廣是懷著溫愛的目光打量失去的往昔,在他的筆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故鄉的方言與燈火、故鄉的稀粥與水井、故鄉的民辦教師與赤腳醫生……美好的事物總是容易流逝,人們生活在無常的人世間,經風霜雨雪、受寒暑冷暖,觀花開花落、望云卷云舒,生命的真諦在于經歷與過程。人生的許多事情在當時看起來無論是多么悲苦與辛酸,一旦經過歲月的積淀,都會釀成回味綿長的美酒。這是回憶的審美效應,也是文學的療救功能。

作者是農民的兒子,他深愛著生他養他的故土,他是故鄉放飛的風箏,無論飛得再遠再高,他的絲線永遠被故鄉夢繞魂牽。他是故鄉成長起來的樹木,他的根脈永遠深扎于故鄉的泥土。盡管他從鄉間蜿蜒的泥土小路走向了城市,但骨子里他始終沒有忘懷那片神圣的故土——那里的父老鄉親,那里的鄉情與民俗,那里的一草一木……無論歲月如何流轉,職位如何變換,他一直強調自己是農民的后代,把農村視為他生命的揚帆起航之地。這種對農民身份自覺的文化認同顯現了生命的本真與自信,使我想到了沈從文的一句話:“我是一個鄉下人。”同時也讓我記起了賈平凹的一本書:《我是農民》。中國現當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從鄉村走進城市,作家對于農民身份的首肯不僅是出于對自身身份的追懷與肯定,也蘊含著對于鄉村世界與鄉土倫理的依戀與認同。《回望鄉村》中的許多篇章不但書寫了鄉村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的親情與美好,也謳歌了鄉下人的無私與崇高。《鄉思》中的天順爺在農忙時節總是不顧自己勞累盡力幫助缺少勞力的“我”家。《鄉憶》中寫“我”的父親盡管一生生活艱辛、清苦坎坷,卻厚道篤實、與人為善,做事公道本分、正直無私,母親則慈祥和藹、勤儉持家,把清貧的日子打理得有滋有味、紅紅火火。《回望鄉村》中的許多人物一生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在鄉間的田野上勞作,但他們身上卻有著令人敬仰的傳統美德,正是這種可貴品格撐起了鄉土中國一片高遠的藍天,在民間這塊豐饒的原野上延續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系與血脈。

心中有愛,滿眼皆是愛;胸中有光,世界皆有光。王太廣描寫的鄉土世界充滿了慈愛、閃耀著光芒。并不是所有作家的回憶都能帶來審美的愉悅,這取決于回憶者對童年與歷史的價值態度。這種美學眼光或許也源于作者的職業品格,王太廣多年來活躍在新聞戰線,這種職業素養與要求早已內化為一種責任意識與人格結構,因而,《回望鄉村》在鄉土世界的日常中發掘著溫情的詩意。

二、抒情主體的生命成長與鄉土民俗志書寫

如果說文學是對記憶的書寫,那么《回望鄉村》中一直活躍著一個勤于勞動、仁義懂事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在對鄉土的回望書寫中,也審視著童年的自我,如電影鏡頭般的一幅幅畫面展現一個農村兒童的成長經歷。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兒童時期就基本形成了一個人的生命底色,不管此后身在何處,從事何種職業,生命的底色如同照片的底片一樣,永遠影響一個人未來的走向。

“我”是一個愛勞動的孩子,為了參加鄉村宴會的“我”,放學后會主動給豬割草或者幫父親拿煙、倒茶,描寫了饑餓年代一個孩童為了大飽口福而動用的小小心思,卻也展現了“我”的勤勞與懂事。《鄉井》寫的就是三九寒天在滑溜溜的井臺邊打水的戰戰兢兢,以及看到母親從井中打水的擔心。《推磨》寫的是寒冬臘月被母親從被窩里叫醒去推磨的情形。勞動磨練了人的意志,鍛造了一個人的品格,生命的感悟也在勞動中逐漸形成。《回望鄉村》可以視為一幅農村勞動的展覽圖,圖畫中始終存在著“我”辛勤勞動的身影:“我曾在零下10攝氏度的寒天里上工,挖出河底一鍬鍬凍土;我曾在45度傾斜的河坡上用板車向河岸上拉土,背繩拉斷過一根又一根;我曾跳到一人深的糞池里出糞,曾扛起120斤重的糧食歸倉;我在河底一杈又一杈地挑過塘泥;我幫過耬、犁過地、揚過場、收過芝麻、砍過高粱……”這些農耕時代艱苦的鄉村勞動景觀現在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機器化大生產,這種完全依靠人力的勞作方式體現出人與自然和土地的直接關聯,人們對于勞動的尊崇與吃苦的觀念在其間生成。《回望鄉村》弘揚了勞動的觀念與勞動的美學,即使是兒童時期在鄉村走親戚也體現出行走的艱辛,蘊含著勞動的美學。走一趟相隔幾十里路的遠親戚,從早上走到傍晚,一路行走,磨爛了鞋底兒,磨破了腳跟兒。走一趟親戚,就在不知不覺中讓兒童形成了吃苦與堅韌的觀念,生命的成長與認知也蘊含其中。

作者的人格品質是在鄉村世界的勞動中開始形成,并在此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的,故而,他對于鄉土世界民俗事項與各種職業的嬗變與消失身懷留戀與憂思。他用飽含深情的文學細膩之筆,在歷史的回望中記錄了鄉土世界的方方面面,利用圖文并茂的藝術形式定格了歷史,讓消失的鄉土世界復活在他的筆下,他的文學書寫成為一部兼具文學與歷史的鄉土民俗志。從這一層面而言,《回望鄉村》不僅是一部文學散文集,也是一部中原鄉土民俗志,其文化價值也不可低估。

作者對于聲音有著驚人的敏感,鄉村的叫賣聲與回蕩在鄉間的雜聲都一一記錄筆端。游走鄉村的挑擔貨郎或長或短的叫賣聲,每年開春游販賒雞仔的吆喝聲,補鍋匠“噼噼啪啪”的敲打聲,騸豬匠騎著帶有紅纓鐵絲的自行車鈴聲,屠狗人“打狗”的叫喊與收賬找不到下家的謾罵聲……這些聲音匯聚了農耕時代五行八作的職業語言,記錄了帶有民俗意味的職業風俗,用文字保存了特殊行業的文化印記。當然,這些職業聲音已經消失,就連鄉村生活的日常聲音也不復存在。鄉村的聲音暗合了自然的節奏,黎明時靜夜里的雞啼以及牛羊家畜的叫聲,傍晚時候趕車人歸來甩響的“啪啪”鞭聲,大人呼喚玩耍的小孩回家吃飯的聲音,夜晚納涼場地上老少爺們談天說地的聊天聲……這些聲音讓鄉土世界煥發出蓬勃生機,聲音意味著生命與活力,聲音的消失也意味著鄉村世界的潰敗與衰退。“村莊的聲音真的會消失嗎?”這是作者的疑問,也是籠罩在讀者心頭的隱憂。聲音的嬗變也訴說著生活方式的更替,社會也如同自然一樣,四季更迭、周而復始,有其自身的新陳代謝。

《想起了生產隊》對大集體時代生產隊的描寫真實而生動,深翻土地、挖溝修渠、打機井、掙工分、菜園按人頭分菜、生產隊來客派飯等歷歷在目。諸如對打蜂窩煤的描寫、拾糞樂趣的敘述、對話務員職業身份的介紹以及農村殺豬情景的展現,作者通過個體的記憶喚起了一代人對于那個時代的共同記憶,可以作為研究那個時代民俗與日常生活方式的第一手口述史料。除此之外,《回望鄉村》的一些篇目書寫了流行于豫南農村的兒童歌謠,這些歌謠都是我兒時吟唱的,現在讀起來非常親切有味。

閱讀是心靈之間的對話,我們的回望既是對失去的美好時光的追懷,也是對自我生命的省思與考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回望的姿態也是為了向人生的遠景凝眸。因而,王太廣對于鄉村的回望也是對于未來的眺望。我們也熱切期待著他能寫出反映新時代農村的優秀文學作品。

(劉進才,籍貫汝南縣,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免费看的黄网站| 在线资源天堂www|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地址| 午夜第九达达兔鲁鲁| 野花日本免费观看高清电影8|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日韩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污污视频网站免费| 免费夜色污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翁熄性放纵交换高清视频| 国产区综合另类亚洲欧美|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国产馆在线观看视频| a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岛国免费v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曰产乱码|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大片老鸭|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免费看黄色毛片|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91精品久久| 被猛男cao尿了|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成人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清纯91天堂在线观看| www.九色视频| 国产精品密入口导航游戏| 91免费福利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