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將鄉情入丹青
摘要:往日人們心目中那印制在床單、結婚證書上象征喜慶的牡丹圖案,被李新國寫意為春雨中的牡丹、瑞雪中的牡丹、驕陽中的牡丹、月色中的牡丹……最俗的牡丹在他的筆下有了最雅的花魂。
記者 魯萍 景春霞

李新國揮毫潑墨繪牡丹。記者 劉仁忠 攝
他,因醉心繪畫寄情丹青被世人所熟知,也因寫意牡丹勾勒花魂而在國內畫壇獨樹一幟。央視四集紀錄片《牡丹》中,特意采訪拍攝他幾十年如癡如醉觀察寫生牡丹的情結。
他,傾盡一生積蓄,歷經十年,在家鄉——汝南縣板店鄉建成占地面積十余畝的鄉村群眾文化藝術館,免費向群眾開放,在當地傳播先進文化,倡導文明鄉風。
對牡丹愛的癡情,對故鄉愛的深沉。他,就是著名畫家李新國。
大俗大雅的“農民畫家”
李新國生于汝南縣板店鄉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因家境貧寒十幾歲才開始上學。生活艱辛并沒有泯沒他對美的追求和熱愛,求學期間他就展示出良好的繪畫天賦。1977年恢復高考,李新國沒能如愿,對此他并沒有沉淪,而是拿起畫筆苦練技藝。其間,他曾任板店公社文化站站長、汝南縣工人文化宮美工。“當農民的那段日子,是我藝術靈感的源泉。”每當回首那段往事,李新國總愛這樣感嘆。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6年李新國如愿考上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先后師從劉文西、楊之光、李自強、張之光、劉保申等當代著名畫家。畢業后李新國回到駐馬店市一所高校任教,教學之余,他潛心藝術創作,尤其是對牡丹藝術形象深入研究。
一般人認為,題材最俗是牡丹,功夫最苦是工筆。李新國偏要劍走偏鋒,從最俗、最苦之處下手。“都說牡丹難畫,我就偏要畫出好的牡丹給大家看。”為了畫好牡丹,他在院內栽種牡丹,從嚴冬的枯枝到初春的花蕾,從剛出土的幼芽到凋謝的殘花,無不收集于他的畫稿之中。他一連28年去洛陽牡丹花會觀看,天天依偎花前觀察寫生。
畫家濃烈于常人的熱愛與激情,使得牡丹在李新國的筆下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美學定義。往日人們心目中那印制在床單、結婚證書上象征喜慶的牡丹圖案,被李新國寫意為春雨中的牡丹、瑞雪中的牡丹、驕陽中的牡丹、月色中的牡丹……最俗的牡丹在他的筆下有了最雅的花魂。
常常自稱“農民畫家”的李新國,成為國內畫壇牡丹畫作的代表性人物。作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牡丹芍藥協會特約畫家,他的作品多次參加海內外展覽并獲獎。2004年,他應邀為國務院辦公廳會議室創作巨幅作品《神州春色》,其作品《鴨場》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出版有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精品系列《李新國畫選》《寫意牡丹藝術研究》等著作。
反哺家鄉的“文化館長”
成名之后的李新國最惦記的還是故鄉,他婉拒多個城市和眾多畫院的邀請,回到家鄉汝南縣板店鄉籌建農民文化藝術館。李新國說:“泥土香,故鄉親,鄉村文化振興不能遲到,大城市藝術家多的是,缺我一個不少,多我一個不多,但鄉村多我一個就完全不一樣了!”
1999年至今,李新國傾盡積蓄,在汝南縣板店鄉板店村逐步實施自己的計劃。十年來,他自籌資金克服種種困難,終于建成了占地10余畝、累計投資2000多萬元的鄉村群眾文化藝術館。藝術館由孝道園、鄉愁記憶館、倒流河風物農耕體驗園、牡丹園、泥土香美術館五個部分組成,承載著不同年代的鄉愁記憶,宣傳孝道文化、農耕文化,傳承國畫藝術,集高雅的藝術和鄉村泥土氣息于一體。
藝術館屬李新國個人籌資興建,且免費對群眾開放,自建館之初就一直備受關注,慕名前來參觀學習接受教育的人絡繹不絕。“汝南縣板店鄉孝道文化教育基地”的牌子掛上后,這里更成為汝南縣弘揚孝道文化的一張名片,為鄉村文化振興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該鄉馮屯村村民馮紅衛到孝道園學習二十四孝故事后,對中國傳統的孝道有了深刻認識。重陽節他特意買了月餅、水果等慰問品,到敬老院慰問老人。
傾囊興建,服務公眾。李新國樂在其中:“我來自農村,是腳下的土地給了我寬廣的翅膀,給了我翱翔的力量。高飛要著陸,樹大要歸根。我從板店出發,最終又回到這里,用我的畫筆為我的家鄉服務,為我的父老鄉親服務,這就是我的初心!”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