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開國大典》將經4K修復后重映
摘要:■邀請導演攝影師參與 才能叫完美修復 周蘇岳告訴記者,這次片子修復能夠及時完成,除了修復師技術好,公司有很好的人工智能軟件輔助外,還跟優秀的團隊管理體系有關。
經典電影《開國大典》將重映 4K修復讓經典影片重生
明天,30年前上映引起轟動的經典影片《開國大典》經過4K修復后正式重映。“我對這次4K修復后的效果非常滿意!”在中國電影博物館4K放映廳結束修復版《開國大典》放映后,該片導演李前寬激動地告訴記者。“不管在畫面的清晰度還是在聲音的空間感上,都要比原來膠片版的強。”
一段時期以來,有關“4K修復”的話題不斷出現,電影《決勝時刻》最后4分鐘彩色修復的“開國大典”畫面打動了無數觀眾;中央檔案館公布的12分鐘《開國大典》彩色視頻也被網友熱議;1998年公映的《海上鋼琴師》確認引進重映,也是打著“4K修復”的旗號。隨著此次《開國大典》的重新上映,有望帶動經典影片修復版的觀影熱潮。
“為什么叫重生?因為這不是簡單的修舊如舊,而是加入修復師、制作人和原片導演、原片攝影師的感覺。這樣的碰撞才能修復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三維六度首席技術官周蘇岳
■4K修復過的影片 可以被永久保存
成立于2015年的三維六度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4K修復公司,首席技術官周蘇岳是一個技術控,“我在2012年的時候就在國內宣傳4K修復技術了,當時大家關注的焦點還是3D。”周蘇岳2009年開始從好萊塢的“數字技術公司”帶回了兩項重要技術,一項是“無壓縮數字制作和技術工藝”,另一項就是4K技術。國內4K拍攝的第一次實踐是張藝謀導演的《歸來》,是用真正的4K攝影機拍攝的,拍攝流程也是周蘇岳負責的。“在國內的數字視頻制作領域,我可以算是祖師爺了。”他很自信地說。
“從今年7月15日開始,這兩個半月對我來講,都是做夢的過程,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周蘇岳回憶,公司最初拿到《開國大典》的三個版本,一個是翻正片,另一個是翻底片,還有一個是拷貝。他第一感覺想到用翻底片去做修復,因為翻底片不能放映,所以損壞少。但是數字化掃描后發現,還是拷貝的畫面質量最好。“如果用翻底片修復,工作量可以降一半。而拷貝已經使用過,上面有手印、油污和斷裂。”為保證畫面質量,他們最后決定,還是用拷貝來做修復。
李思是三維六度的首席修復師,這位90后年輕人告訴記者,老電影的4K修復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物理修復和數字修復。修復師們首先要對電影膠片進行物理清潔,之后通過膠片掃描儀對膠片進行膠轉數處理,再進入到4K修復環節。在4K修復環節中,修復師會對膠片存在的臟點、劃痕、霉斑、抖動、撕裂等問題進行4K修復,之后進入到畫面調色,最終輸出4K分辨率、HFR60格/秒高幀率、HDR高動態范圍的畫面鏡頭。“經過4K修復過的影片可以永久保存,不用再擔心丟失和損毀。”
《開國大典》跟一般電影不同,時長有171分鐘,幾乎相當于兩部電影的長度,247000幀的畫面、1082個鏡頭的修復工作是個巨大挑戰。在一個半月里,包括李思在內的40多名工作人員幾乎無休地進行修復工作。“我們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兩三點鐘,然后在公司休息區簡單休息。平均一個人每天干4天的活,每天就睡三四個小時。我們40個人40天相當于干了160個人的活。”最緊張時,動用了高達600多人。
■邀請導演攝影師參與 才能叫完美修復
周蘇岳告訴記者,這次片子修復能夠及時完成,除了修復師技術好,公司有很好的人工智能軟件輔助外,還跟優秀的團隊管理體系有關。修復前,他們先把電影鏡頭分成5級難度。一般來說,光線充足的鏡頭很容易修復。難修的是夜戲、雨戲、煙霧戲和特效戲。“文戲好修,武戲難修;日景好修,夜景難修;普通鏡頭好修,轉場難修。”尤其是過去的轉場鏡頭,都是兩條膠片疊加在一起的,里面有很多臟點,很難處理。《開國大典》中有百分之六的資料片,是1949年之前由戰地記者拍攝的,經過多次的翻印,質量已經很差,上面有大量的劃痕。這樣的鏡頭,一個高級修復師,一天只能修一秒。不過,也不是所有的鏡頭都要靠手工修復,如果是白天拍攝的光線充足的戲,使用人工智能修復軟件“就可以解決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剩下的修復師只需要檢查一下”。
在數字修復領域,中國電影資料館也是國內起步較早的單位。中國電影資料館的修復工程師胡曉彬告訴記者,相比2K修復,4K修復需要更多的電腦內存、更專業的設備,也需要修復人員更有耐心。目前資料館共有20人的修復團隊,都是一些90后,很多都是學動畫和設計專業的,有較高的藝術修養。資料館最近4K修復的影片包括張藝謀的《紅高粱》和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等影片。
雖然4K修復是一個技術活兒,但并不意味著修復師可以單獨把這個活兒干好。“只要被修復影片的導演和攝影師還在,我們都會把他們請來,溝通商量,這樣才能修復出技術和藝術完美結合的影片。”在《黃土地》修復時,因為張藝謀是這部影片的攝影師,他有自己的顏色感覺。讓周蘇岳意外的是,過了幾十年,張藝謀自己的顏色感覺也改變了,“為什么叫重生?因為這不是簡單的修舊如舊,而是加入修復師、制作人和原片導演、原片攝影師的感覺。”
周蘇岳記得,即便是像馬丁·西科塞斯這樣的大師,在修復《出租車司機》時,也趕來跟修復師一起溝通調色。值得一提的是,《出租車司機》4K修復工作中的百分之七十都是在國內完成的,這也是周蘇岳帶進來的業務。胡曉彬也記得,在修復《盜馬賊》這部影片時,攝影師侯詠特意過來跟修復師一起調色,因為用底片修復,所以沒有調光,片中有一場盜馬的戲,修復師以為是白天的戲,但侯詠指出,這是在白天用濾鏡拍的夜戲,“要不是攝影師來,我們一定給調錯了。”
■修復后的經典重映 正成為流行選擇
包括李思在內,三維六度的大多數修復師都是90后甚至95后。“就《開國大典》而言,1989年影片上映的時候我們都還沒出生,但是這部電影的意義我們都是知道的,這次修復對我們來說是在重溫歷史。”李思說道。
對于4K修復的前景,周蘇岳非常看好。他認為,在未來5年那些經過4K修復后重映的經典影片可能會形成一股熱潮,“這是經典影片迎來在市場上重映的最好時機,觀眾對于經典影片的熱情也會不斷高漲”。他透露,三維六度在未來兩年有20部電影修復計劃。謝晉導演的《芙蓉鎮》和李前寬導演的《黃河之濱》是他個人最想修復的作品。
胡曉彬也持同樣的觀點,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的“修復單元”展映中,侯孝賢導演的《海上花》、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等修復后的影片一票難求,這些經典影片在修復后重新綻放出奪目的光彩。之前國內經過4K修復的作品大部分都用于交流和電影節上的展映,但隨著國內觀眾觀影多樣化需求的形成,發行方也開始關注到這個現象,“修復后的經典影片重映,正成為一種流行的選擇,不少片方已經聞風而動了。”本報記者 王金躍 實習記者 張雪 王金躍攝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