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扎根鄉村獻真情 心系貧困守初心
摘要:駐村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時間,每當群眾親切地叫她“妹子、閨女、靜”時她都為自己成為張堯人而自豪,每當群眾真誠地給她送去自己家里種植的豆角、南瓜等新鮮蔬菜時她就更加有干勁了,她把村民當親人,訪貧苦、問溫暖,引資金、上項目,2018年張堯村順利新建了2000平方米文化活動廣場...
扎根鄉村獻真情 心系貧困守初心
——二郎鎮張堯村第一書記劉靜
劉靜,女,1983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二郎鎮人大秘書。2007年參加工作,2018年3月任二郎鎮張堯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
2018年伊始,西平縣脫貧攻堅戰開始進入了集中攻堅階段,聽到第一書記調整的消息,劉靜主動請纓,申請駐村任第一書記。作為一名長期在機關工作的女同志,又剛修完產假,有這樣的魄力和擔當,著實讓許多人大吃一驚。領導也語重心長地提醒她:“駐村工作生活條件艱苦,農村事務繁雜,你得慎重考慮。”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作為一名鄉鎮基層干部,她要到最前沿去戰斗。頂住家人朋友的重重壓力,劉靜態度堅決,她覺得這次機會既是對自己的鍛煉,更是她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2018年3月,經過單位推薦、組織部選拔,劉靜到二郎鎮張堯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張堯村位于西平縣城南4公里處,西臨107國道,東臨京廣鐵路,南距二郎鎮政府4.6公里,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豫南養雞第一村”。看著村口略顯凋敝的“豫南養雞第一村”牌坊,劉靜心里沉甸甸的,由于市場優勝劣汰、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張堯村已經沒有了昔日風光無限的繁榮景象。人居環境臟亂差,無文化活動場所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匱乏,下轄7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有2018年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165人。看到群眾致富無門、對脫貧充滿渴盼時,她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黨組織把我派到這里來,我就一定不負使命,不辜負黨的重托和群眾的期望,扎扎實實干出個樣來,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她暗自下定決心,把張堯村當作自己的家,把張堯群眾當作自己的家人。
初來乍到,為摸清“家底”,劉靜很快進入工作狀態,帶領駐村工作隊員對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戶等重點人員開展逐戶走訪。拉家常、聽民意、講政策,劉靜充分發揮女同志有親和力的優勢,找準著力點,很快與群眾打成一片,在第一時間詳實掌握了全村居民基本情況。一年多來她的手機里存滿了張堯村每個貧困戶的電話號碼,每一戶的家庭情況她都熟記于心,六本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她在張堯村的點點滴滴——貧困戶家庭詳細情況、困難戶生活訴求、上訪戶接待記錄……
知民情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達民意、解民憂!怎樣更好地落實扶貧政策,走出一條符合本村實際的發展新路子,成為劉靜駐村之初整日縈繞心頭的一個大問題。劉靜和村兩委干部積極商量對策,利用張堯村地理位置優越、農業綜合開發條件便利的條件,與金馬種業等多家種子公司洽談,把張堯村定為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發展優質良種培育,大大增加群眾收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四新家庭農場和源盛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導他們通過土地流轉、勞務增收等方式帶動困難群眾增加收入。源盛種植專業合作社想擴大種植規模,調整產業結構種植優質冬瓜,卻苦于資金短缺,劉靜聽到消息后主動找到合作社負責人王愛民夫婦,為他們講解金融扶貧小額信貸政策,鼓勵其貸款進一步發展生產,并不厭其煩地為他們準備厚厚一摞貸款材料。2018年源盛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功貸款30萬元用于建設優質冬瓜基地,看著長勢喜人的冬瓜,王愛民夫婦信心倍增,2019年續貸30萬元擴大種植規模。致富不忘鄉親,源盛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勞務增收、土地流轉、小額信貸分紅等帶動近20位困難群眾增加收入。
貧困戶高靖宇和高振宇兄弟是劉靜的結對幫扶對象。兄弟二人雖然不是一戶,卻因為養殖山羊,二人長期共同生活在高振宇危房改造后的房屋里。2018年大雪紛飛的一天,劉靜因不放心兄弟二人的安全問題冒雪到其家中走訪看望,一進門就被一群熱情好客的“主人”圍住了,還有幾個活躍的正在雜亂的床上上躥下跳,原來幾十只山羊因為沒有羊舍一到冬天就得和兄弟倆擠在一起過冬,家中居住條件極差。劉靜滿腹心事地離開后立即著手考察了養殖山羊的市場發展前景,幾次三番地動員他們擴大規模,建設專門的羊舍。但是他們要攢錢給兒子翻蓋新房,自己寧愿和山羊擠在一起,也舍不得出錢投資。劉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去找高靖宇的兒子兒媳做思想工作,給他們宣傳金融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多次勸說后終于打動了他們,高靖宇的兒子作為貸款人貸款兩萬元用于羊舍建設。為了保證資金專款專用,劉靜反復與銀行對接準備貸款材料,貸款資金到位后每月到其家中督促羊舍建設進度,詢問生產狀況。目前羊舍已經基本建設完畢,展望著山羊發展的前景和效益,兄弟二人笑開了花。
小家大愛難兩全,工作中劉靜是群眾心目中的“好干部”,但生活中卻不是“好媽媽”。自從駐村工作以來,經常是“白加黑”、“5+2”地工作,分身乏術的她只能把咿呀學語的小兒子交給年邁的公婆撫育。2018年5月正當“兩率兩度再提升”活動如火如荼開展之際,婆婆打來電話說年幼的孩子手足口病高燒不退,身為刑警的丈夫又在千里之外出差,她匆忙趕回家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建議他們趕緊住院治療。可是考慮到住院要一周的時間,脫貧攻堅任務那么繁重,她向醫生反復保證回家觀察治療,拿藥后把孩子和公婆送回家就匆忙返回村里工作了,心中的愧疚和不舍讓她哭了一路。8歲的大兒子羨慕別的孩子暑假和周末都有媽媽陪伴,就懂事得主動提出去村里陪媽媽加班,可是她常常忙于工作把兒子置于腦后,等忙完手頭的工作想起孩子時,兒子已經和村里的小朋友成了好伙伴。
2018年7月,劉靜在從縣城到村的路上不慎發生交通事故,車輛受到重創,安全氣囊全部打開,兒子看到滿臉是血的媽媽后嚇壞了,大哭著說:“媽媽,你再也別去村里工作了。”去醫院檢查完身體確定無大礙后她心里的一塊石頭落地了,她又可以重新回到熱愛的工作崗位了。時值為該村文俊坡、閆振文實施安全飲水工程,愛美的她不顧臉上纏著的紗布,第二天就帶傷回到駐村扶貧一線,和隊友們并肩作戰了。
駐村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時間,每當群眾親切地叫她“妹子、閨女、靜”時她都為自己成為張堯人而自豪,每當群眾真誠地給她送去自己家里種植的豆角、南瓜等新鮮蔬菜時她就更加有干勁了,她把村民當親人,訪貧苦、問溫暖,引資金、上項目,2018年張堯村順利新建了2000平方米文化活動廣場,200平方米的文化大舞臺、籃球場順利投入使用,極大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一股積極向上、勤勞致富的鄉風民風正在帶動張堯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駐村以來她積極落實政策,辦好惠民實事,幫助36名貧困學生落實教育補貼、13個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48戶貧困戶申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44人辦理門診慢性病卡;給符合條件的4個殘疾人員辦理殘疾證、符合條件的4個貧困人員辦理低保,并利用產業扶貧到戶增收項目帶動48戶貧困戶每年增收600元,利用金融扶貧小額信貸項目帶動47戶貧困戶年增收2000元,為無業人員申請公益特設崗位22個。巾幗不讓須眉,劉靜為張堯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殫精竭慮,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