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糧大縣好風光 ——上蔡縣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奏響“三農”發展新樂章
摘要:目前,已認定大程集團、久久農科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集群3個、已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9家65個、綠色食品7家18個。圍繞“農民富”,上蔡縣重建設、打基礎,補短板,下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陳司肖喜鋒周華迪文/圖
上蔡,一個傳統農業大縣,轄26個鄉鎮(街道)、460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160萬,面積1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5.6萬畝。
七十年崢嶸歲月,七十年弦歌不絕。伴隨著新中國鏗鏘前行的步伐,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昔日積貧積弱、滿目蕭條的上蔡農村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農民享受到了農村改革帶來的紅利,現代農業發展勢頭強勁,逐步實現由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的歷史性跨越。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被國家和河南省確定為雙低油菜、純白芝麻生產基地縣,國家優質小麥種植基地縣,河南省畜牧大縣、花木名縣,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和市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一項項殊榮被上蔡攬入懷中。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一幅鄉村振興的巨幅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產業強起來,讓農業更有奔頭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上蔡人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殷殷囑托,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縣委、縣政府把小麥生產放在重要位置,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通過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向土地要糧、向科技要糧。全縣小麥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44萬畝,總產16.7億斤,平均產1151.84斤;糧食總產量連年突破20億斤,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上蔡貢獻。
憑借得天獨厚的農產品資源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勤勞智慧的上蔡人做足做活“農”字大文章,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思路、新方法。
該縣在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四優四化”為重點,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花生、土豆、紅薯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實現“爆發式”增長,秋季糧經比例達52∶48。該縣大力發展高效農業,洙(湖)嵖(岈山)路沿線4個鄉鎮已流轉土地4650畝,建設溫室大棚1240畝、育苗基地1個。畜牧業發展勢頭迅猛,呈現豬牛羊同步擴張、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中糧集團生豬養殖項目、牧原集團年出欄100萬頭生豬、首農集團年出欄1萬頭肉牛、正興生態牧業年出欄5萬只肉羊等養殖場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圍繞“農業強”,上蔡縣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特色興農,初步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發展路子。
按照“培育一個龍頭、發展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的思路,該縣通過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至2018年底,全縣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7850家,其中省級示范社8家、市級示范社63家,帶動土地流轉面積55.6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33%。
該縣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至2018年底,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達266家,總產值221億元,利潤總額33.6億元。培育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53家、縣級龍頭企業11家。目前,已認定大程集團、久久農科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集群3個、已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9家65個、綠色食品7家18個。上蔡縣狀元紅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已被列入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
村莊美起來,讓農村更具看頭
九月的上蔡大地,丹桂飄香,碩果磊磊,田間地頭,機器轟鳴,到處是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河流清澈見底,岸邊垂柳依依。行走在黃埠鎮小王營村,干凈整潔的村道,看不到一片垃圾,家家門口擺放著帶有二維碼信息的垃圾分類桶,位于村室附近的垃圾分類積分兌換示范點,不時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來到這里,拿起手中的積分卡,刷卡兌換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
小王營村的變化是近年來上蔡縣農村變美變靚的一個縮影。
圍繞“農村美”,近年來,上蔡縣抓整治、搞美化、促創建。該縣從實施農村道路硬化,推進村莊綠化、亮化,優化完善了村莊路網、村組道路、公共照明設施抓起,切實加強鄉村規劃管控,開展專項整治,消除了亂搭濫建、亂堆亂放現象,全縣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該縣認真貫徹省、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部署,持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圍繞道路、集鎮、村莊、庭院四個部位,大力開展清潔家園“六清”行動,加快推進“四美”鄉村建設。
今年以來,全縣各級已出動人員35.6萬人次,機械車輛2.6萬臺次,清理陳年垃圾3.5萬噸,整治坑塘552個,新建改造公廁302座,農村戶用廁所改造20843戶,完成“空心房”整治7636戶。全縣農村環衛市場化運營全面推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累計創建“四美鄉村”示范鄉鎮1個、“四美鄉村”示范村35個。黃埠鎮小王營村、蘆崗街道朱莊社區、重陽辦事處王營社區、大路李鄉栗莊村……一個個昔日平凡普通的小村莊經過整治,變成了如今遠近聞名、各具特色的“生態文明村”“美麗鄉村”。
農民富起來,讓日子更多甜頭
發展產業挖窮根。李挖斗是上蔡縣五龍鎮老李村的貧困戶,他和妻子都患有慢性病,看病吃藥讓這個家庭舉步維艱。
正在李挖斗一籌莫展的時候,精準扶貧的春風,讓李挖斗家煥發了新機。在政府產業扶貧資金的幫扶下,李挖斗的蔬菜大棚已經發展到了8個,主要種植小白瓜,兼種辣椒、白菜等,一年四季都有收成,成了當地的脫貧光榮戶。
圍繞“農民富”,上蔡縣重建設、打基礎,補短板,下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該縣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從種植養殖收入、務工就業、土地流轉、入股分紅、財政補貼等方面入手,想方設法拓寬廣大農民尤其是貧困群眾增收路徑,使貧困戶有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2018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542元,增長9.1%,高于城鎮0.6個百分點,廣大農民腰包鼓了起來,有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歡快的舞蹈跳起來,喜慶的鑼鼓敲起來。9月10日,在上蔡舉辦的“壯麗70年闊步新時代”廣場舞大賽決賽上,來自該縣鄉鎮(街道)的農民舞蹈隊與縣直單位的舞蹈隊同臺競技,一比高下。如今,隨著農村文化廣場、大舞臺、燈光照明等基礎設施的興建與完善,富裕起來的上蔡農民精神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廣場上、游園里、路燈下,隨處可見翩翩起舞的身影。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書畫室里,也成了群眾閑暇聚會的“沙龍”。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