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郵遞員耿有偉:遠山、盤山路和6輛自行車見證他的26年
摘要:雖然自己生活也很拮據,但耿有偉經常帶些東西送給老人,陪老人聊天解悶,直到老人去世。早上七點多,耿有偉還在郵局里分揀報紙、信件,便陸陸續續有村民前來取件,“之前農村大集特別熱鬧,如今大家都學會網上購物了,買的東西里邊衣服居多。”耿有偉笑著說。
新華社沈陽9月22日電(記者高爽)一輛掛著郵包的自行車、一身墨綠色的工作服——無論寒冬酷暑、刮風下雨,遼寧省鳳城市雞冠山鎮的村民總能看到一個穿梭于大山深處的身影。
今年54歲的耿有偉是中國郵政遼寧省鳳城市分公司雞冠山郵政支局的一名鄉郵員。這里山多河多,村民的家更如繁星一般點綴在山間溝壑,耿有偉常常要涉水過河、翻山越嶺數十公里,才能將郵件送到村民手中。
在過去的26年間,除了極端天氣,他不曾耽擱過一次投遞。
耿有偉的故事,遠山知道,盤山路也知道。
“自行車是我的老‘戰友’了。”在郵局門前,停放著耿有偉入職后使用的第6輛自行車——雖然車體被擦得锃亮,但車圈上斑駁的銹跡還是能看出是山區雨水露水留下的痕跡,車座包雖幾經修補也已是破舊不堪。
曾經,耿有偉騎車跋山涉水送件,不知磨破了多少條褲子;為了一封需要本人簽收的信件站在雪地里等半個多小時,鼻子因此凍傷,經常不由自主地流鼻涕……
“工作后近20年,不管多遠的路,我都是騎自行車送件的。”耿有偉回憶道,“剛工作時,各家條件都不好,我騎自行車很受矚目。可沒過幾年,家家戶戶都買了摩托,自行車反而成了沒人用的‘古董’了。”
與交通工具一起變化的,是鄉村道路。“我工作的頭十多年,送件時走的全是土路,每天回到家都渾身泥土。下雨下雪還好,最怕遇上大風天,推車上嶺使不上勁,吹起來的土還迷眼睛。”
除了土路,耿有偉送件路上還有兩條河流。“夏天漲水的時候,最淺的地方水也漫到腰間,為了防止郵包進水,我只能把自行車扛在肩上前行。”
“十多年前,雞冠山鎮陸續修路修橋,大路是柏油路、村村有水泥路,河上的橋也特別寬。這五六年,特別遠的村鎮我不騎車送了,改坐客車。”耿有偉說。
對于往返雞冠山鎮新開村的客車來說,耿有偉是位“特殊的乘客”。“新開村是離郵局最遠的村子,往返一趟75公里。以前騎車到村里就要三個半小時,如今路修好了,我帶著郵包坐客車,只要四五十分鐘就能到。客車往返費用18元,司機只要我10元。我總坐車,時間長了都照顧我。”
十多年前,村里有位80多歲的老人名叫陳希天,獨生女在內蒙古生活。老人最大的期盼就是等耿有偉送來女兒從遠方寄來的問候。“老人信任我,上了年紀腿腳也不好,女兒每次匯款匯物過來,他就讓我拿著他的身份證和匯款單去取。”雖然自己生活也很拮據,但耿有偉經常帶些東西送給老人,陪老人聊天解悶,直到老人去世。
“我最開始送件時,就是掛號信、電報等。這三兩年,信件越來越少,郵包越來越多了,平均一天有六七十個郵包。”早上七點多,耿有偉還在郵局里分揀報紙、信件,便陸陸續續有村民前來取件,“之前農村大集特別熱鬧,如今大家都學會網上購物了,買的東西里邊衣服居多。”
手機、互聯網的使用,也在改變著耿有偉的工作。“最開始,使用手機收錄件、做妥投等工作對我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那時,耿有偉空閑時常打開手機軟件,認真學習操作步驟。
除了送件,耿有偉還義務擔任村民的采購員和代辦員。“之前,村里買日用品、藥品不是很方便,總有鄉親拜托我幫忙從鎮里帶些東西。但是現在農村的醫療配套越來越完備,超市也都開起來了,需要我捎的東西的人越來越少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耿有偉自行車上馱著的,從遠方傳來的文字變為各種物品——雞冠山鎮的一切似乎都在發生著變化,只有郵局門前綠色的郵筒依舊佇立在那里。
“他剛入職那天,我看他穿著干凈的工作服,心里挺高興的。但后來他每天早出晚歸,回家時不是滿身泥土就是被雨淋得透透的。我曾經勸他放棄這份工作,他都拒絕了。”妻子宋月紅說。
“我就是干順手了,再說了,咱們干什么事都要堅持下去。”說到這里,耿有偉黝黑的臉上皺紋一簇,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如今,耿有偉還是一名臨時工。雖然工資水平不高,但他對工作不曾有過一刻的怠慢。“五年前,我家才從土坯房搬到離郵局三四百米的新房子。雖然還是平房,但條件好太多了。”
“女兒大學畢業后也回鳳城工作了,現在家里沒有什么負擔。只要身體健健康康的,我就能繼續工作。”耿有偉笑著說。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