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月餅宴
李雪陽
“日到正午月到半,世人都有中老年。”每到中秋節,我都會不由自主想起奶奶說的這句話,想起奶奶就想起了五仁月餅,想起了五仁月餅就想起了故鄉那皎潔的月光,故鄉的月亮是那么白、那么亮、那么圓、那么親切。在月光下吃月餅的場景,竟成了我今生揮之不去的甜蜜回憶。20世紀70年代,大家都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無論生活多么艱難,大人們總是在節日的那一天改善一下伙食,買點月餅和水果,讓孩子們歡呼雀躍,烘托節日的氣氛。在我的農村老家,那里的鄉親們特別重視一年里的“三大節”。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春節的餃子,成了老家人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我永遠都不能忘記的是,我8歲那年中秋節的晚上,第一次吃到了又酥又甜的月餅,那是在上海的姨奶特地寄來的禮物。聽奶奶講,我還有一個和姨奶一樣大,名字叫春玲的姑姑,她是一位活潑可愛的姑娘,可惜她在20歲那年連餓帶病去世了。要是能活著出嫁,奶奶說我早就能吃上月餅了。記得老家當時的月餅一包兩大塊(有的四小塊),一大塊半斤要八角錢,八角錢是我當時上學一學期的學費,農村人只能到百貨商店里瞧瞧,誰買得起?就是咬著牙買一塊,也要一家人分著吃。
或許是接到姨奶寄來禮物的緣故,那個中秋節,奶奶特別高興,中午殺了一只大公雞,做了一鍋雞肉面片,又蒸了一鍋米飯,我們一大家人開開心心地圍在桌前大快朵頤。瘦小的奶奶顛著小腳忙前忙后,我們都招呼奶奶趕緊坐下吃飯,文化不高的奶奶用圍巾擦著手進屋后,竟說了一句文縐縐的話:“日到正午月到半,世人都有中老年。”把大家都逗樂了,我和弟弟雖然聽不懂,可還是被奶奶搖頭晃腦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
記得那晚的月亮又大又圓又亮,就掛在我們那個小村莊的樹梢上,看著我和一群小伙伴玩游戲,奶奶高一聲低一聲喊著我的乳名:“小建在哪兒……小建回家了……”正玩得起勁,我說啥也不愿意回家。奶奶伏到我耳邊悄悄地說:“快回家,有好吃的。”我這才拉著奶奶的手不情愿地回了家。到院子里一看,一家人都在院子里那棵歪脖子大棗樹下閑聊,明亮的月光照著一張張喜悅的臉。
奶奶撇下我急忙跑進屋里,很快從黑暗的小屋里走出來,懷里捧著兩只精美的盒子,我們涌上去打開包裝一看,里面有一個白色正方形的塑料托盤,托盤上有四個圓形凹槽,凹槽里各放著一塊棕紅色布滿花紋的月餅。兩盒一共八小塊,我家九口人,一人一塊都不夠。爺爺說:“城市人真小氣,弄啥包裝,多裝點月餅多好。”奶奶說:“你真是老農民觀念,沒聽說過‘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咱分著吃,都嘗嘗。”那天晚上的月亮真圓真亮,借著月光我們能看見月餅上的字:豆沙、椰蓉、蓮蓉、五仁。特別是五仁月餅更是內容豐富,里面有核桃仁、瓜子仁、杏仁、花生米、芝麻仁、柑橘蜜餞、冰糖、紅綠絲等,白色的冰糖成了一家人追逐的目標,我吃到了好幾塊咬起來脆響的冰糖,涼涼甜甜的感覺真是舒服極了。
一家人說說笑笑在月光下吃月餅的場景,早已隨著歲月散去。如今的月餅流行的還有水果月餅、巧克力月餅、海苔月餅、花菇芙蓉肉月餅等,滿足新時代人們對不同口味的需求。
每年中秋節,我總要買我最喜歡吃的五仁月餅。因為它包含著我對歲月的留戀,同時也包含著我對奶奶深深的思念。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