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中秋情更切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得穿棉。這是老話,也是農諺。老祖宗的話果然靈驗,幾場暴雨過后,暑熱逐漸退去,秋涼越發明顯,早晚變得涼爽起來。
工作的忙碌、扶貧的緊張、迎接新中國七十華誕的各種活動,我們好像忘記了還有個重要節日臨近。若不是幾天前受詩友邀請參加他的詩集研討會,真的沒感覺到中秋節正一步步向我們走近。
那天上午,一幫詩友在位于確山縣產業集聚區的“喜來順食品有限公司”的辦公樓上聚齊,為詩人馬長來先生舉行《夕陽情懷》研討會,參會的有市文聯和市作協領導,也有縣區作協主席。大家為了詩歌聚在一起,也為中秋的象征月餅聚在一起。
馬長來先生青年從軍,轉業后接手妻子喜梅的家族企業月餅食品廠,由驛城區做到確山,由小做大做強。他為企業取名“喜來順”。如今,長來先生把企業交給兒子打理,自己一心玩詩弄詞,寫人生,寫軍旅,寫月餅,不亦樂乎!
研討會開始前,詩友們品嘗喜來順月餅,戴上腳套、衛生帽參觀忙碌的生產線。香甜充溢車間和廠區,讓人不由得想到中秋,想到親人,想到小時候過中秋的情景。
記憶中,一年中最美好的節日就是春節和中秋。春節熱鬧,吃喝玩樂;中秋節更有讓人留戀的好處。彼時,秋禾收罷,芝麻磕盡,月色最明。入夜,又圓又大的月亮早早升起,為不通電的山村掛起一盞明晃晃的天燈。母親知曉兒女的心意,喝罷湯,準時在簡陋的庭院里擺上老式月餅,還有用新芝麻烙的焦饃。雖然那時的月餅不像現在的月餅樣式多、味道美,但舉家共享中秋節的感覺很好。父母年輕勤勞,我們好學上進,日子充滿希望。吃罷月餅和焦饃,母親在灑滿月光的院子里講一成不變的故事,嫦娥、玉兔、吳剛和桂花樹,還有廣寒宮,吸引著我們不停地向月宮張望,盼著嫦娥能飛下來。聽罷簡單的故事,我們跑出院子,在月光下玩殺羊羔、捉迷藏,直到父母喊回家才被迫散去。
如今,我們弟兄幾個已經人過中年,天各一方,彼此各有家庭,子女們也陸續步入成家的年齡,而我們的父母早已垂垂老矣。一切都在改變,居住條件變好,交通通訊愈發方便,出門開車,說話視頻,月餅豐富味美,雞鴨魚鵝盈桌,唯一不變的是天上的明月和中秋習俗。
人生易老,親人遠隔。每逢中秋臨近,我只有借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寄托濃濃的相思。也許,我的親人們也會對月涌思情,想到的該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吧。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