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要多“提氣”
摘要:疲憊時省言,有助精力恢復。根據李東垣補中益氣湯的精髓,結合現代人群普遍存在的問題,這里為大家推薦兩種簡便易行的“提氣”法,也能起到“補中益氣湯”的效果。按摩小腹有助腸胃蠕動,按摩面部可促進津液分泌,兩者都有助脾胃運化。
“氣者,精神之根蒂也”,氣不足會引發一系列病癥
養生要多“提氣”
北京中醫藥大學各家學說教研室主任 趙 艷
中醫認為,生命的維持全賴于氣,它是一切組織活動的營養所系,又是五臟六腑機能活力的大總管。在人體“三寶”精、氣、神中,“氣”的作用最為重要,正如金代名醫李東垣所說,“氣乃神之祖,精乃氣之子。氣者,精神之根蒂也”。一旦氣虛,則會導致氣的推動、固攝、防御、氣化等功能減退,臟器組織機能減退,出現少氣懶言、氣短汗出、倦怠乏力、內臟脫垂等一系列癥狀。李東垣認為,只要找到氣虛的根源,找到能給人“提氣”的藥物,諸般癥狀便可迎刃而解。因此,他從“補中焦脾胃、益元陽之氣”出發,創立了補中益氣湯,至今仍為臨床廣泛應用。
李東垣是中醫史上赫赫有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河北正定人,脾胃派的鼻祖,擅于從脾胃入手治病養生。他認為,氣虛的根本在脾胃。脾胃居于人體正中,脾負責升清,胃負責降濁。所謂“升清”,是把水谷之精微往上輸送到肺里,通過“肺朝百脈”,使“水精四布”,滋養全身。所謂“降濁”,則是把糟粕往下輸送到小腸、大腸,最后排出體外。胃能降則脾能升,脾和胃就像杠桿一樣保持著人體升降的平衡。因此,脾胃虛則氣虛,極有可能導致人體升提、支撐功能下降,各組織臟腑得不到中氣的充分升提和支撐,就容易出現下墜,妨礙功能。
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由黃芪、人參、炙甘草、當歸、白術、陳皮、升麻、柴胡所組成,主治脾虛氣陷證。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人參大補元氣,炙甘草、白術補氣健脾,當歸養血和營,陳皮理氣和胃,升麻、柴胡幫助脾胃升提清氣。
李東垣還強調,養好氣除了注重顧護脾胃,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還要注意“省言”。傳統中醫學認為,言語過多會損傷元氣,省言可使氣血和諧,也就能健康長壽。因此,建議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好做到三個時間“省言”:進食時省言,可避免食物嗆入氣管;睡覺前省言,能盡快入眠,睡眠質量也相對較高;疲憊時省言,有助精力恢復。
根據李東垣補中益氣湯的精髓,結合現代人群普遍存在的問題,這里為大家推薦兩種簡便易行的“提氣”法,也能起到“補中益氣湯”的效果。
1.喝芪精杞參茶。生黃芪30克、黃精15克、枸杞10克、西洋參10克,開水沖泡做代茶飲。此茶尤其適合夏季飲用。
2.做補中益氣操。每日清晨,以肚臍為中心,掌心沿順時針方向輕摩小腹,以微微發熱為度;然后,擦熱手掌,貼緊額中,從上往下按摩至下巴,再沿著兩頰,從側面按摩回額中,以面部微熱為度。此動作循環做5~10次。按摩小腹有助腸胃蠕動,按摩面部可促進津液分泌,兩者都有助脾胃運化。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