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子楊村 黨旗引領奔富路
摘要:提起拐子楊村,總讓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全順勞務派遣有限公司董事長、被譽為“農民工司令”的張全收。
記者 陳司 通訊員 宋永亮
提起拐子楊村,總讓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全順勞務派遣有限公司董事長、被譽為“農民工司令”的張全收。
12歲因貧輟學,15歲離開家鄉外出打工,一番打拼之后,正值人生壯年的張全收,帶著報效父老鄉親的赤子情懷,毅然決然挑起了帶領鄉親共同奔小康的擔子。
2008年,對于張全收來說是人生的又一轉折點,這一年,全村黨員、群眾選舉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面對父老鄉親的信任和期待,張全收感到肩頭擔起一份沉甸甸的壓力與責任。從那時起,他就把抓黨建、建班子、帶隊伍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定期舉行“三會一課”,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增強黨員意識,嚴格黨員管理,加強黨員教育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使村“兩委”的決策更接地氣、更好實施;堅持以“雙推雙評三全程”標準發展黨員,讓村黨支部凝聚力、帶動力、戰斗力顯著增強。
“莊挨莊,戶靠戶,黨員跟著黨支部”。伴隨著拐子楊村黨支部的先鋒模范和戰斗堡壘作用不斷發揮,拐子楊村的風氣越來越正、工作越來越實、成果越來越多。2018年,拐子楊村被評定為上蔡縣的“六面紅旗村”。2019年,拐子楊村又被表彰為上蔡縣和駐馬店市的先進基層黨組織。
怎樣讓全村群眾過上更加富裕殷實的小康生活,讓貧困群眾早日拔掉窮根奔向富路?拐子楊村“兩委”班子把產業發展作為貧困戶增收脫貧的“牛鼻子”來抓,不失時機地推進多類扶貧產業大發展。
2016年,張全收自籌資金100萬元成立盛順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8座扶貧蔬菜溫棚,無償交給村里作為集體經濟項目,實現了貧困勞動力家門口就業增加收入。
2017年,該村積極爭取相關資金150萬元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入股深圳全順人力資源公司,每年村集體可定額分紅15萬元。
此外,該村還積極發展花木種植,并利用林下空地分配給貧困戶套種各種經濟作物;引進箱包加工扶貧項目,讓留守婦女、貧困戶有了就業機會。
依托全順人力資源公司,拐子楊村對村里有外出就業意向的村民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并安排他們外出轉移就業,促進就業脫貧。
2017年,拐子楊村一舉甩掉窮帽子,實現了整村脫貧。脫了貧的鄉親,對居住環境的不斷提升改善有了新的追求。
近兩年,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面,拐子楊村新修道路3公里,村內主干道已全部清障綠化,13個坑塘全部進行清淤治理,全村新安裝路燈170盞。干凈整潔的村中街道,規劃整齊的村民房屋,格調溫馨的墻體彩繪,設施齊全的村民文化廣場,綠樹紅花裝點的拐子楊村,處處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為在全村弘揚尊老敬老傳統美德,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拐子楊村積極募集孝善基金,并每月舉行文藝演出活動,組織部分在家的村民包餃子,為全村65歲以上老人舉辦一場集體餃子宴。
“爭當好家庭、爭創紅牌子”。該村按照上級要求,以開展各類好家庭評選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智志雙扶”。共有7個家庭被評為勤勞致富模范、6個家庭被評為尊老愛幼模范、17個家庭被評為教子有方模范、3個家庭被評為熱心公益模范、2個家庭被評為助人為樂模范、4個家庭被評為勤儉持家模范、6個家庭被評為和諧家庭模范、3個家庭被評為美麗庭院模范、2個家庭被評為創業有成之家、4個家庭被評為事業有成之家、6人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同時,該村還為22戶黨員家庭懸掛共產黨員家庭紅色標牌,并為勤儉一生的一個老人懸掛勤儉老人之家紅色標牌。至目前,全村懸掛紅色標牌的家庭106戶,占全村總戶數的五分之一。
“未來不是夢,明天會更好。”張全收說。今后的日子里,他將會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將拐子楊村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讓村民生活得更加開心、幸福。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