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面條
家鄉的盛夏時節,家家戶戶的午飯幾乎都是蒜面條。每到飯點,男女老少一手端著盆子一樣的土碗,一手拿著毛了邊的蒲扇,不約而同地聚在樹蔭下,邊吃飯邊聊天,把酷熱的日子咀嚼成清爽的悠閑。
做蒜面條的第一步是和面,將面粉倒入瓦盆內,摻少量清水和成面塊。面塊在瓦盆內醒上半個小時,拿到案板上反復按壓揉搓,揉出麥子的筋道。先用小搟杖把面塊搟成圓片,然后撒上面粉卷在大搟杖上滾動搟薄,直到面皮的直徑差不多和搟杖一樣長了,將面皮折疊起來,切成跟筷子一樣寬的面條。
由于面塊硬,搟面條是一項很費力氣的體力活兒,通常由年輕女人完成。俯下身子搟面皮時,腳步要站穩,腰要弓緊,胳膊要用力,雙手要靈活配合,一塊面搟下來汗如雨下。吃蒜面條,吃的就是體力和工夫。
搟好面條后,鄉親們還會到菜園里掐一筐大莧菜或割一把韭菜,在井水里淘洗干凈。然后從掛在屋檐下的蒜辮子上剪一顆大蒜,剝掉外皮,放在石臼里搗碎。勤快的人家,屋門口都會栽種一片十香菜,摘幾片十香菜和蒜瓣搗在一起,味道會更獨特。在搗碎的蒜泥里放入細鹽、陳醋和香油,用水調和以備調味。
蒜面條自然少不了臊子。瓜果飄香的季節,誰家屋前門后種的蔬菜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韭菜如詩,荊芥似文;茄子如青玉,黃瓜似如意;垂掛在屋棚下的葫蘆和南瓜一天天深入人間煙火,以一顆顆晶瑩欲滴的露珠折射著生活的風姿。隨手摘一把豆角、兩個茄子、幾個紅番茄或是一個嫩南瓜,切碎后用紅辣椒在熱油里一炒,紅綠搭配,色味俱美,很能勾人食欲。臊子中的上品為槐花漂雞蛋。抓一把干槐花用熱水浸泡,淘洗干凈后打入雞蛋,佐以食鹽和碎粉條,用筷子攪均勻后倒入沸水中輕漂一兩分鐘,用笊籬撈到飯盆里,淋上香油即可。吃起來是柔軟可口,槐花濃郁的香氣直入肺腑。
炒好臊子后,大火將水燒開,在水沸騰時將面條下進鍋里,用筷子扒拉開。文火將面條煮熟后,把青菜倒入鍋內,輕焯一下后,同面條一起撈人水盆內。撈出的面條一定要在涼水里過一過,沖掉上面的黏湯,這樣吃起來更爽口。將過了涼水的面條和青菜撈入碗內,澆幾勺蒜汁,放適量臊子攪拌,一碗蒜面條就做好了。
蒜面條跟北方的撈面條、炸醬面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蒜面條里放有青菜,臊子是素的,而且必放蒜汁。大蒜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中記載:“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癰腫,化癥積肉食。”面條是涼的,肚子不好的人不易消化,但加入蒜汁后,大蒜能殺菌消炎,促進腸胃蠕動,陰陽互補,達到了平衡。蒜香和十香菜的清香混合在一起,使人胃口大開。飯量大的漢子往往不待澆上臊子,一碗面條已經吞入肚中。
鄉親們吃蒜面條都用土碗,作為北方人,他們個個剽悍粗獷,吃起飯來也特別豪放。郁達夫曾比較過南國與北國的不同:“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南方人見到鄉親們的吃相一定會驚訝的,但一碗蒜面條下肚后,相信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西平的蒜面條。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