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活成一株麥子
——讀趙大磊散文集《麥子的憂傷》
摘要:民以食為本,食物是構成鄉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寫食物,其實是大磊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舌尖上的鄉愁,更是通過鄉村傳統飲食在時間中日益懂得卻又日益凋零的亙古感慨。大磊用廣角鏡頭記錄了他故鄉的一切,帶我們走進了那個難忘的歲月,走進了大王莊,聆聽了不同的鄉音,品讀了不一樣的鄉愁。
□陳宏賓
捧著趙大磊的散文集《麥子的憂傷》,我仿佛捧著一把剛收獲的麥子,其形飽滿,其香誘人。放下手里煩雜的事務,一頭扎進那個大王莊——趙大磊出生成長的故鄉,用心去感悟,時而喜,時而傷。喜的是西平大地上成長的這株麥子終于收獲了,在艷陽高照的六月,大磊收獲了屬于他的麥子;傷的是故土的滄桑,物是人非,記憶流失,只能用文字記錄鄉愁,記錄孩提時代一幕幕,或人、或物、或景、或事。但正是大磊用自己勤奮的筆頭,收集一個個散落在鄉間泥土里的字、詞、句,為我們發掘出一幅幅影像,填補了我們記憶的空白。
這里我引用一段話開篇:“五四以來的中國現代知識分子關注鄉村的傳統,鄉愁的理念一直纏繞著知識分子的靈魂。散文大概分為三種,一是反映農村的破敗凋敝,農民的顢頇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二是田園牧歌式,歌頌鄉村鄉情的美好,紀錄民俗民情,老樹老井,懷念那些即將消失的村莊和民間記憶;三是直面現實中城鄉差距,反映鄉村生活的艱難。”大磊的鄉村散文可以說在田園牧歌記憶式的寫作中,著重寫了生命的哲理與思考、大地的道德與風物、鄉村的情懷與鄉愁,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鄉土風格,使自己在天中大地這片熱土上,有了立足之地。
通讀全書,我認為大磊在行文表達的特點上有以下幾點:
詩意的語言敘事、描寫。有著鄉村血統的鄉土作家趙大磊的作品中,精神還鄉的審美讓他的回憶與想象有了詩的意境,在行文中這種詩意的語言無處不在,用詩一樣的句子敘事,用詩的意境描寫,讀每一篇作品,仿佛在品讀一首詩歌。普通的生活物件被賦予有情感的意象元素,寫活物的同時,把鄉愁表達得淋漓盡致。
如《時光背影里的鄉愁》,作者抓住紡車、木拖車、風箱,秫秸箔、籮頭這些再平常不過的物件,寫人生、寫母親、寫鄉村百姓,寫散落在時光背影里的鄉愁,讀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讓我在字里行間陷入久久的沉思和回憶。
大磊筆下的這些物件分明就是一首首有生命而鮮活的詩篇,向人們述說歲月的詩意和歷史的沉淪。
《一棵孤獨的樹》是一首傷感的詩。
《麥秸垛上的時光》是一首鄉村六月收獲的敘事詩。
《好吃莫過家鄉飯》是一首勾起人們食欲的下酒詩。
《鄉村喜宴》是一首讓人愉悅歡快的現代詩。
春天,花鳥蟲草吟誦《正版春事》,一株野草,一聲鳥鳴,一朵小花,都成為大磊多年后咀嚼不盡的詩意之源。
躺在春天的河坡上,大磊把自己躺成一位詩人,帶著大王莊固有的泥土芳香,帶著西溝父輩的囑托,走出那片泥土,走向現代文明,走向全國各地。
從理性的角度思考生命的意義。大磊的鄉土散文注重寫情,親情,鄉情,其實重在寫“理”。寫出了農民的生存智慧,生命的傳承。哪怕很卑微的生命,只要給他一方水土,就能開花、結果,繁衍、傳遞。這種生生不息來自故土,來自一代又一代農民。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法則與命運抗爭著、拼搏著。作者既是旁觀者,又是參與者,他懷著一顆對生命敬畏的心書寫,還原生命的本真。
《一棵孤獨的樹》記載父親對18畝小麥的期盼。父親走了,麥子年年依舊,生長、收獲,再生長,再收獲,養育了大磊一年又一年,每一棵麥子里流淌著父輩們的血和汗。大磊是踩著父輩的脊梁,牽手一棵棵麥子,傳承著大王莊的希望。
《麥子的憂傷》記錄鄉村留守、回歸、出走、再返鄉的一個個真實畫面。留守是因為對故鄉的一腔情;回歸,是因為故鄉有豢養他們的根系,是生命起源的地方,不管生命的軌跡有多長,最終還是要葉落歸根,歸向故土。麥子的憂傷是鄉土的憂傷,是鄉村的吶喊。城市的鋼筋水泥無法收獲一粒麥子,只有幾千年留傳下來的故土,才能讓村民們頭枕著饅頭睡覺,生命雖然土得掉渣,但是接地氣。這個生存的理來自大地,來自故鄉的沃野。作者對生命思考的靈感來自西溝,來自大王莊,來自每一寸故土。
《稗草的微笑》其實在頌歌生命的堅強,一株野草不管在什么惡劣的環境都能生存,何況人乎!毛哥生存的意義其實是一部分人的縮影,他們也是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就像無腳的蒲公英花走出了鄉村,在尋找生命的落腳點。這種頑強的意志來自鄉村堅硬的黃土地,來自經歷風霜雪雨的麥子,只要給他一寸陽光,就能昂起頭頑強的活下去。
作者雖然逃離了故鄉,但是作者的魂還在故土上,大磊時刻掛念那個地方,時刻想著回家。在《我想成為你手中的一棵燕麥》中,作者寫道:“母親,我多想回到家鄉,沿著那條彎彎的小路,走到掩蓋著墳墓的麥田深處,成為一棵燕麥,被你緊緊攥在手里。”生命之根來自母體,不管走多遠,總也走不出母親的手心。
鄉土情節中的美食,讓人的味蕾蠢蠢欲動。大磊在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寫時間凋零中難以割舍的親情、鄉情、鄉愁,其中由美食談故鄉情懷,讓人久久難忘。民以食為本,食物是構成鄉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寫食物,其實是大磊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舌尖上的鄉愁,更是通過鄉村傳統飲食在時間中日益懂得卻又日益凋零的亙古感慨。
大磊回望故鄉的美食,斷不可能像李漁那么悠然風雅,但立足鄉土厚重的傳承上,把一種原汁原味的食物展現在我們面前,時刻勾起我舌尖上的每個味蕾,總有一種讓人想立即去大吃一頓的欲望。
大磊用廣角鏡頭記錄了他故鄉的一切,帶我們走進了那個難忘的歲月,走進了大王莊,聆聽了不同的鄉音,品讀了不一樣的鄉愁。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