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之間的小學校
摘要:劉生路笑著對記者說,大新小學實際是一所鄉村學校,離縣城5公里,屬于街道辦事處,所以教師沒有鄉村補助。劉生路說:“作為一個貧困村的學校,大新小學得到了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與幫助,尤其是駐村幫扶單位駐馬店日報社等部門不僅為孩子們捐贈了書包、學習用品、體育器械,還為學校硬化了路面。
記者 張承訓 岳長新
鄉村的教育是什么狀態?日前,記者走進汝南縣三門閘街道辦事處大新莊村大新小學進行采訪。
當日上午,適逢上課時間,記者走進教學樓便發現了令人感動的一幕:一個吊瓶掛在窗戶上方,一位女教師正打著點滴給學生上課。
在學校辦公室,記者見到了大新小學校長劉生路。他向記者介紹,在各行政村只有小學或小學教學點,大新小學便是鄰村趙莊村小學的一個教學點,且只有小學一至四年級,小學高年級都集中在街道辦事處。目前,學校共有7名教師、128名學生。
學校教師的待遇怎么樣?劉生路笑著對記者說,大新小學實際是一所鄉村學校,離縣城5公里,屬于街道辦事處,所以教師沒有鄉村補助。全校教師工資最高的4000多元,扣除“五險一金”,到手的錢只有3000多元,工資低的每月才拿到2700元。
學校教師的工作狀態怎么樣?劉生路對記者說,大新小學教師工資雖然不高,但他們都兢兢業業、堅守崗位。有的教師家住在縣城里,現在都是開車或騎電動車來上課,以前都是騎自行車,就是雨雪天氣,也風雨無阻。就拿剛才打著點滴上課的雷華靜老師來說,她1996年到大新小學任教,已在這里堅守20多年了。她擔任著一年級的語文課,還兼任著全校的音樂課。學校的每個教師都擔任了兩門以上課程,一名教師每周至少要上17節課,滿負荷工作,就是病了請個假也困難。
關于學校的發展,記者問劉生路有什么心愿。劉生路說:“作為一個貧困村的學校,大新小學得到了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與幫助,尤其是駐村幫扶單位駐馬店日報社等部門不僅為孩子們捐贈了書包、學習用品、體育器械,還為學校硬化了路面。教育是百年大計,貧困地區的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大新小學的學生60%以上是留守兒童,教育任務繁重,希望能進一步配全、配強師資力量,讓學校教育質量有更大提升,為孩子們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