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凝聚文化合力助力鄉村振興
摘要:日益繁盛的鄉村文化點亮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也正匯聚成上蔡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不竭精神動力!
記者 陳司 通訊員 曹耀強 文/圖
黃埠鎮小王營村群眾表演的扇子舞。
華陂鎮群眾開展的“快樂星期天”活動現場。
時下的上蔡縣農村處處讓人感到眼前一亮:一個個經過“梳妝打扮”的標準化村室,一座座規格統一的村民文化大舞臺,一面面洋溢著濃郁“鄉土風”的文化墻,展現著新農村的新風新景;書畫室、棋牌室、農家書屋則成了村民聚會的“沙龍”,腰鼓隊、軍鼓隊、舞蹈隊、戲曲隊等民間文藝團體盛裝登場,展示各自的“拿手戲”,為村民送去歡樂……
上蔡,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淀的千年古縣,正濃墨重彩地描繪一幅“以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的時代圖景!
1.強化組織領導,凝聚鄉村文化振興合力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紅火,鄉風也要更文明。
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程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上蔡縣把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來抓,縣委成立了鄉村文化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各成員單位之間的協調機制,強化對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謀劃部署、組織領導和協調推進,為振興鄉村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著眼抓重點、破難點、補短板,該縣制定了鄉村文化振興規劃,明確了路線圖、時間表、責任制和推進措施,加大指導、督導工作力度,確保各項任務落實。
該縣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的運維經費、鄉鎮(街道辦事處)文化站活動經費、工作經費等納入縣財政經常性預算,引導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鄉村文化事業,統籌整合文化、衛生、教育、農業、黨建等方面的宣傳文化經費,保障農村文化陣地強起來、特色亮起來、人氣旺起來。
2. 完善硬件設施,夯實鄉村文化振興基礎
加快鄉村文化振興,陣地建設是基礎。近年來,上蔡縣對接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需求,相繼建成了遍布全縣的基層文化陣地。
該縣高標準建成覆蓋全縣所有鄉鎮(街道辦事處)的26個鄉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同時,在全縣460個行政村(社區),陸續建成了298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均配備了舞臺音響設備、移動音箱設備、廣播器材、文藝活動器材;剩余162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今年9月底前可完成建設任務。全縣建成并投入使用農家書屋456個,每個農家書屋面積20平方米以上、圖書1500冊以上;建成并投入使用鄉村學校少年宮25所,極大改善農村未成年人學習實踐條件。
“自從村里安裝扶貧大喇叭以后,俺不出村就能知道黨的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等方面的政策了。”當地群眾這樣說。
如今,該縣在全縣460個行政村(社區)的所有自然村安裝的一萬個無線廣播大喇叭,不僅成了當地村民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最便捷的渠道,而且也成為該縣宣傳有關農村環境整治、秸稈禁燒等中心工作,以及宣傳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的得力助手。
該縣邵店鎮在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的幫扶下,投資610萬元,在全省建成了第一家奧斯卡影院,也是河南省第一家鄉鎮數字化影院。
借助鄉、村兩級文明實踐場所,定期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宣傳活動。去年以來,上蔡縣按照“六有六傳六結合”的要求,先后建成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6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447個。
3.創新載體形式,豐富鄉村文化振興內涵
自去年11月份以來,上蔡縣華陂鎮開展的“快樂星期天·咱們一起奔小康”活動呈現越來越火的發展態勢。全鎮21個行政村,村村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隊,他們各顯身手,精心編排,將宣傳黨的好政策、贊美幸福新生活的節目,奉獻給當地的鄉親。
在上蔡縣,像華陂鎮這樣形成“氣候”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接連不斷,有“百姓宣講直通車”“舞臺藝術送農民”“黨的創新理論萬場宣講進基層”“快樂星期天·咱們一起奔小康”“紅色文藝輕騎兵下基層”“社科知識大篷車進基層”“微黨課進基層”“重陽節系列文化活動”……一個個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一場場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理論宣講,如春風化雨融入老百姓的心田。
結合脫貧攻堅,上蔡縣各個鄉鎮文化扶貧工作有聲有色。通過開展各類道德模范人物的評選,極大激發了群眾向上向善、見賢思齊的積極性、原動力。
樹新風、破陋習,上蔡縣在全縣大力開展移風易俗行動。該縣堅持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思路,通過組建“一約四會”(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反詐禁毒禁賭會),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村組主導、群眾主體作用,引導群眾在婚、喪、壽、生、遷等方面形成崇尚科學、破除迷信、勤儉節約的新風尚,取代舊陋習、舊風俗。
大力培育新鄉賢文化,是近年來上蔡縣豐富鄉村文化的重要抓手。該縣積極開展新鄉賢選樹活動,把一批群眾公認、品德高尚、處事公道、熱心公益,積極參與鄉村治理,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真正為群眾服務,推動家鄉經濟發展的人士選出來、評出來,并通過講好新鄉賢故事等,讓新鄉賢精神蔚然成風。
在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進程中,一批農村題材的文藝作品如雨后春筍生長出來,《老娘親》《骨肉情深》《漆雕開》《包公案》及新編《高陵侯》等一批具有濃郁鄉村特色、充滿正能量、深受農民歡迎的農村題材文藝作品,其中微電影《黑臉姐夫》和小品《愛心路口》榮獲“中華頌”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展銅獎,微型電視劇《家有老娘》在全省微電影大賽中獲獎,極大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4. 壯大人才隊伍,強化鄉村文化振興支撐
促進鄉村文化振興與繁榮,人才配備、培養是關鍵。近些年,上蔡縣認真抓好“三支隊伍”建設。
建強鄉村文化服務隊伍。每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均配備了1~3名專(兼)職人員;460個行政村(社區)均配備了1名宣傳員,實現了有人管事、事有人管。
健全基層文藝宣傳隊伍。通過開展活動、舉行比賽,發掘農民群眾中的文化骨干、民間藝人、鄉土藝術家,確保每個村有1名文藝宣傳志愿者、1戶文化中心戶、1支民間文藝團隊,形成覆蓋全縣鄉村的基層宣傳文化隊伍體系。
培養民間文化人才隊伍。該縣把優秀民間文化人才納入“四個一批”人才培養,鼓勵引導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承人參與重要文化項目。特別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給予更多關心、更多支持、更多愛護,幫助他們干事創業,興辦文化實體。其中,“重陽茱萸絳囊”工藝傳承人張社、“白云翁”毛筆工藝傳承人白留生,“桃核雕花”工藝傳承人劉海龍等,不僅是該縣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而且也對該縣文化產業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以文化人,以文鑄魂。日益繁盛的鄉村文化點亮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也正匯聚成上蔡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不竭精神動力!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