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衛:紅色土地上走出的時代新青年
摘要:他租了一輛人力車,拉著母親跑遍了當地的所有景點,嘗遍了當地的美食,看著母親像孩子似的開懷大笑,高東衛幸福極了。詩人高東衛: 根植紅色文化一心放歌時代日子富了、生活好了,高東衛的心里卻還有一個夢想——一個關于文學的紅色夢想。
高東衛正在和愛心企業家一起參與捐資助學活動(右一)
記者 溫培雅文/圖引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這也是下一步我奮斗的目標!”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站在確山縣瓦崗鎮葉老莊村委辦公室的“幫扶微笑墻”前,高東衛眼睛里那種自信,讓記者看到了飛揚夢想。
這個39歲的農村青年身上光環諸多:有來自社會肯定的標簽,如駐馬店好人、天中詩人;有政治和文化色彩的標簽,如市政協委員、確山縣作協副主席……但是“好人”和“詩人”的身份是高東衛最為看重的,在他眼里這并不矛盾,而且他也做得游刃有余。
他是鄉親們公認的好人,一副俠肝義膽,不但孝老敬老而且心懷大愛,他經常深入田間、村莊扶貧濟困,并入選了2017年的駐馬店“十大好人”;他是“小延安”詩社的社長,一身魏晉風骨,帶領眾文友弘揚紅色文化,詩詞作品見諸《河南詩人》《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紅色確山》等報刊。他還是扶貧戰線的一員,是團市委派駐確山縣瓦崗鎮葉老莊村的第一團支部書記,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唱響自己的青春之歌,讓奮斗成為新時代的最亮底色。好人高東衛:
致富不忘桑梓一片孝心動天
高東衛是從素有“小延安”之稱的竹溝鎮這片紅土地上走出的。他的老家在確山縣竹溝鎮關溝村高莊,他早年在部隊服役,后來復員回鄉。原來的關溝村山連山、溝連溝,偏僻閉塞,沒有一條可以通往山外的公路。望著家鄉的青山綠水,看過外面世界的他思考著該怎樣才能讓鄉親們徹底擺脫貧窮。
高東衛決定自己先創業,闖出一條路子,再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他躊躇滿志地踏上了外出“淘金”的路,只身來到云南。然而,由于缺乏經驗,首次創業失敗,他黯然返回家鄉。但是,夢想之火仍然在這個年輕人的心里燃燒著。
不久,新修的駐桐公路從關溝村穿過。高東衛心頭頓時敞亮起來,他看到了在家鄉實現創業致富的希望。幾年“折騰”下來,高東衛掘到了第一桶金。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緊接著他掘到了第二桶金、第三桶金。
高東衛富了,但這只是他的人生規劃第一步。2015年,高東衛找到家在鄭州的同學孫莉,兩人共同出資6萬元在高莊的西大河上為村民修建生產橋一座,疏通河道150米。2016年春,高東衛發起成立了關溝村“愛心會”,并與兩位副會長一起出資慰問村里的老黨員和教師,他還自己出資捐助了兩名貧困學生。2017年春節,高東衛把自己一年的稿費捐給了關溝小學,在學生心中播下了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可以創造財富的種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高東衛還是鄉鄰公認的孝子。他的哥哥、弟弟常年在外工作,不能在家盡孝。高東衛守在母親膝前不忍心遠行,他知道,母親年事已高,身邊離不開親人照顧。他經常給母親洗腳、剪頭發、修指甲,把老人照顧得干凈清爽。2015年12月,因母親患有眼疾,需要手術,他怕母親從此看不到人間美景,就在母親手術前帶她去了趟南京。他租了一輛人力車,拉著母親跑遍了當地的所有景點,嘗遍了當地的美食,看著母親像孩子似的開懷大笑,高東衛幸福極了。
高東衛做慈善、送溫暖、獻愛心的故事不勝枚舉。他贏得了村民的贊譽,也得到了社會的肯定,他被評為2017年度“駐馬店好人”幫扶人高東衛:
沖鋒扶貧一線一腔熱忱奉獻
2019年3月1日下午,天雖然下著雨,確山縣瓦崗鎮葉老莊小學卻洋溢著溫暖。高東衛帶領幾位愛心企業負責人來到葉老莊村,開展捐資助學活動。
瓦崗鎮葉老莊村地處偏遠山區,高東衛積極響應團市委號召,成為該村的駐村第一團支部書記。為充分發揮作用,高東衛積極與有實力的愛心企業對接聯系,得到了他們的支持。3月1日,高東衛到村報到當天,華源運輸公司總經理秦濤、天能綠化公司總經理鄭建五主動伸出援手,并與高東衛一起來到村里和駐村第一書記、村干部、學校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談。當了解村里的實際情況后,他們決定資助葉老莊小學二年級吳永志、王夢琦兩名貧困學生,每月為兩個孩子提供小學200元、中學300元、高中400元、大學1000元標準的生活費。高東衛也當場鄭重承諾:“我一定把葉老莊當成自己的家,認認真真駐村、踏踏實實扶貧,為葉老莊的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這只是高東衛駐村幫扶的諸多故事之一。他還帶領著“小延安”詩社的文友們常年幫扶竹溝鎮陳樓村小鄭莊的鄭白雪和鄭海棠姐弟二人,經常看望他們,并為他們送去學習用品和愛心捐款,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愛與關懷。詩人高東衛:
根植紅色文化一心放歌時代日子富了、生活好了,高東衛的心里卻還有一個夢想——一個關于文學的紅色夢想。
竹溝鎮是革命老區,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革命先輩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厚重的紅色文化脈絡。如何繼承發展革命先輩的遺志,再現紅色竹溝的文化內涵?這是高東衛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
用詩社作陣地,團結一批愛好文學尤其是喜歡詩歌創作的竹溝文友,用手中的筆歌頌竹溝美麗的自然風光、厚重的人文歷史、突出的建設成就,提高家鄉的美譽度,造福家鄉人民。高東衛的想法促進了一個詩社的誕生。“小延安”詩社現有會員15人,其中省級以上作家5人,省級以上詩詞會員8人,刊發推出作品48期。會員作品經常在省、市級媒體上發表。
“三棵,三十棵,三百棵,三千棵/竹子站在山里/靜靜的站著/像頂天立地的男人/一棵望著一棵/一棵比一棵認真//那山,那水,那人家/那用舊了的歲月/又多了幾分從容/光陰細碎/竹子記著許多東西/頭頂的一陣雨,耳畔的一縷風……”這是高東衛在《山里面那一片毛竹林》詩里描寫的。記者從高東衛這首詩里看到了他把自己融入時代的火熱胸懷,看到了他對生活、對家鄉、對時代、對腳下這片土地那一種深沉的愛。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