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的變遷
◇郭富強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70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單從出行交通工具的變遷就可窺一斑。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人們基本靠徒步出行。在一些大城市中,黃包車是主要的出行工具,在農村主要是靠獨輪車出行,用繩子拴著兩個車把手,繩子套在肩上,兩手扶著車把彎著腰吃力地左右搖擺著推行,當時的路大都是土路,下雨天很難出行。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開始進入全面的經濟建設時期,工業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我們國家也有了自己的汽車,城市與農村之間有少量公交車運行,出行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在農村,交通工具由獨輪車變成了架子車。架子車載貨比獨輪車多,運輸也比較安全,當時誰家有輛架子車,算是富裕戶。架子車可拉糧食、土雜肥、秸稈等,是農民重要的生產運輸工具。小時候經常在架子車上玩耍,一高一低滑行著向前走,到現在依然印象深刻。
上個世界七十年代,出行工具又有了更大發展,城市里有了小轎車和公交車,人們出行更多的是騎自行車。當時姑娘出嫁時,嫁妝中自行車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在農村已經有少量家庭購買了手扶拖拉機,拖拉機用處比較多,可以犁地、打場、運輸等,使用很方便。
上世紀末,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有了長足的進步,私家汽車開始出現,摩托車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們在城市與農村之間流動更加頻繁,火車成了人們出門遠行首選的交通工具。農村的運貨車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架子車、手扶拖拉機變成了機動三輪車和四輪拖拉機,拉貨更加方便了。
進入21世紀,經濟有了更大的發展,汽車時代已經來臨,各式各樣的小汽車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選擇。大城市的地鐵、公交四通八達,高鐵、飛機出行更加便捷。在農村,一些農民富裕了,手里有了余錢,買輛十幾萬元的小轎車已不是夢想。
車子的變遷,見證了新中國70年來發生的滄桑巨變,也是70年來各項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70年來的巨變充分說明了只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堅持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才會幸福美好。③3
責任編輯:劉洋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