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崗村特色產業將唱響鄉村振興之歌
摘要:昔日激戰地 今朝新家園雷崗村民多年的心愿將實現特色產業將唱響鄉村振興之歌□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文/圖 本報訊 獻花、鞠躬致敬……3月31日上午,正陽縣油坊店鄉
昔日激戰地 今朝新家園
雷崗村民多年的心愿將實現
特色產業將唱響鄉村振興之歌
□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文/圖
本報訊 獻花、鞠躬致敬……3月31日上午,正陽縣油坊店鄉雷崗村村民手捧鮮花到雷崗烈士紀念碑前祭掃。
村民向烈士紀念碑敬獻鮮花,寄托哀思。
村民堅持為烈士掃墓
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孫衛民告訴記者,這里長眠著劉鄧大軍搶渡汝河時犧牲的烈士。村民們自發守護、義務祭掃烈士墓72年了。
94歲的楊德成老人雖然聽力不好,可看到村民為雷崗戰役烈士掃墓,他也匆匆趕來,和大家一起向烈士紀念碑敬獻鮮花,寄托哀思。
該村84歲的雷凡龍老人回憶起72年前的那段歷史,記憶猶新。1947年8月24日,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途經正陽縣油坊店鄉雷崗村汝河雷崗渡口時,與國民黨軍隊相遇。
“那年我才12歲。”雷凡龍說,當天早上,國民黨部隊二三十人經過他家房子后面時,放火點燃五六個草垛,紅彤彤的火焰躥出很高,很嚇人。當時雷崗村周圍是一圈土寨墻,整個村莊被國民黨包圍。隨后,劉鄧大軍從汝河北岸渡河,雷崗群眾自發卸下自家門板,劃出小船,抱來蘆葦,搭成小橋讓解放軍過河。他看到天上的飛機有5架一起的,有7架一起的,從西南方向過來,在河道上空盤旋,攔截解放軍過汝河,撂下的炮彈把地面都炸出了大坑。
雷凡龍的家里至今還保留著當年他撿的一枚手雷殼和子彈殼。
村民義務講解雷崗戰役
在敵人的重兵圍堵下,劉伯承司令員提出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戰斗口號,激勵全軍斗志,取得了雷崗戰役的重大勝利。2009年,雷崗戰役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紅色旅游線路的重要節點之一。
“當時犧牲的戰士都沒有留下名字,連家鄉和親友都無從查起。”雷凡龍說,村民們沒有忘記他們,每年清明節大家都自發為烈士掃墓。只要有人前來參觀,村民就會義務講解這段歷史。
已是下午1時了,看到記者在聽雷凡龍老人講述雷崗戰役的歷史,村民們都站在周圍講解插話,誰都不愿離開。
村民心愿將實現
有村民告訴記者,70多年來,村民有兩大心愿:一是把通往雷崗戰役紀念地的路修通,便于人們參觀。二是為雷崗戰役修建紀念館。
如今,通往雷崗戰役紀念地的路修通了,路兩旁還栽上了景觀樹,安裝了路燈。燈桿上掛有紅旗并寫有“昔日激戰地 今朝新家園”的宣傳標語。
建雷崗戰役紀念館的愿望也即將實現,因為紀念館的規劃設計、整體布局、區域文化背景、植被選用等細節都已規劃好。村民們聽說后奔走相告,多年的心愿終將實現。
70多年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雷崗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建設家鄉,使這片“昔日激戰地”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家園。
記者走在雷崗村的道路上,被濃厚的紅色文化吸引。村民家的墻上都繪有雷崗戰役戰火紛飛的場景,講述著“傳承紅色基因、奮力脫貧攻堅”的故事。
孫衛民說,目前雷崗村正著力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種植花生等特色產業,唱響鄉村振興之歌。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