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玉榮:扶貧路上的無悔人生
摘要:通訊員 陳雨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她信心十足、激情滿懷;帶領農民奔小康,她殫精竭慮、迎難而上。她時刻把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駐村工作的目標去追求、去謀劃、去奮
通訊員 陳雨陽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她信心十足、激情滿懷;帶領農民奔小康,她殫精竭慮、迎難而上。她時刻把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駐村工作的目標去追求、去謀劃、去奮斗。她就是被組織選派到新蔡縣李橋回族鎮獅子口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原玉榮。
2015年9月,原玉榮走馬上任。她走家串戶,把群眾的冷暖記心間,真扶貧、扶真貧,帶領群眾上項目、興產業,在扶貧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把一件件實事辦到了村民的心坎兒里。如今,在她的帶領下,獅子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光伏發電、藤編廠、服裝加工廠、生態蔬菜種植基地……相繼落戶獅子口村。獅子口村由落后村一躍成為全鎮的先進村,原玉榮成了鄉親們心中的“貼心書記”。
群眾喜愛的貼心書記
2019年的春節,原玉榮是和鄉親們一起過的。
當好村里的“主心骨”
獅子口村位于李橋回族鎮東南部,三面被小洪河包圍,地勢低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全村共851戶3460人,是多年的“老大難”村、貧困村,村里事沒人管,群眾怨言大,換了幾屆村委班子工作仍沒有起色。
原玉榮來后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和建議,通過村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會,選強配齊了新一屆村“兩委”班子,起草制定獅子口村財務管理、矛盾糾紛調處等12項規章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事管人,讓村里各項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原玉榮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懷,感染和帶動村“兩委”干部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中學會了善打硬仗、啃硬骨頭和無私奉獻、爭比貢獻。為給五保戶、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建村文體廣場,原玉榮偷偷背著丈夫,把家里的5萬元存款拿了出來作為墊資,甚至連她的駐村補貼和工資也都填了進去。在原玉榮無私精神的感染下,村干部李新瑞盡管身患腎結石病,但是干起工作來也是和原玉榮一樣不分晝夜、兢兢業業。“她是來自城里的干部,抓班子,帶隊伍,她是行家里手,現在她能來到俺農村屋檐下生活、工作,把精力全部交給獅子口村父老鄉親,作為村干部沒有理由不跟著她好好干!” 村干部時新建說。就這樣,獅子口村的“兩委”干部在原玉榮的帶領下,很快形成了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先前癱瘓多年的村“兩委”班子,又重新充滿了無限生機。
實干干實拔窮根
為讓貧困戶早日擺脫貧困,早日奔向小康路,原玉榮從精準識別上下功夫,把村里的貧困戶全部走訪了一遍,認真分析致貧原因,找準“貧根”,開好“方子”,強力推進精準扶貧, 2016年,獅子口村整體退出了貧困村。
“脫貧不是目的,小康才是方向。”原玉榮說,“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不能讓一戶貧困戶掉隊,要讓老百姓都活得更體面、更有尊嚴。”時間不等人,原玉榮心中有個理念,要學會與時間賽跑,讓貧困戶早日擺脫貧困,帶領群眾早日奔向小康路。 每一天的24小時,對原玉榮來說都是不夠用的,于是她努力想贏得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靠著這種與時間賽跑的意念與精神,她“跑”縣扶貧辦,為獅子口村跑來了200萬元的產業項目;“跑”縣交通運輸局,新修了6公里的水泥路,還有10公里公路項目正在實施中;“跑”縣水利局,跑來了安全飲水項目,讓家家吃上了自來水;“跑”縣教體局,跑來了體育器械; “跑”縣產業聚集區,跑來了8個標準化廠房,新上藤編加工、服裝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項目;“跑”縣林業局,跑來了20萬元風景樹的綠化栽植;“跑”縣規劃局,對美麗鄉村進行科學規劃,新規劃了種植區、養殖區、光伏發電區、游園區、旅游觀光區、商業區和精品生活區;“跑”縣委農辦,人居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整治;“跑”縣農牧局,農業專家來到村里對農民進行了免費科技培訓;“跑”縣文旅廣新局,為獅子口村爭取來了10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小游園,還組建起獅子舞蹈隊、腰鼓隊、廣場舞蹈隊等。 不僅去縣城“跑”項目,在獅子口村每一項中心工作開展時,群眾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原玉榮嘴邊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凡是要給群眾辦的事情,今天能辦的就今天辦,決不要拖延到明天。”正是靠著這種只爭朝夕扶貧幫困的勁頭,昔日貧窮落后的獅子口村在原玉榮的帶領下,干群同心拔“窮根”,村子變得越來越美麗,農民越來越富裕。
雙肩包裝滿獨創的工作法
在獅子口駐村,原玉榮整天背著一個雙肩包,里面裝的是糖果和蘋果。到群眾家中走訪時,原玉榮會給小孩子們發糖吃,給大人發蘋果吃。她自己也患有低血糖,感覺頭暈身體發軟時,就趕快從包里拿一塊糖放到嘴里。“做群眾工作,就要帶著飽滿的感情走到他們中間,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走訪要走心,不要走形式。”
就是在這種獨特的農村工作方法中,原玉榮很快就與群眾“打成一片”,與群眾的心連在了一起,對于困難群眾,原玉榮更是關愛有加。村民時成龍患有白血病,先后去天津、鄭州、石家莊看病花去20多萬元。原玉榮多次去他家詢問病情,鼓勵他要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病情、戰勝病魔,又把時成龍的女兒介紹到廣東一家服裝廠上班,后來又給他家辦理了低保,這是讓時成龍想都不敢想的。為了報答原玉榮的恩情,每當原玉榮工作繁忙沒時間做飯時,時成龍就讓家屬在家把面條搟好送到村委辦公室。村民時克智自小就是孤兒,40多歲才結婚生子,現在獨自帶著兩個兒子艱難生活,讓他驕傲的是,去年他的小兒子時保蛟考上了東北財經大學,他貸款給兒子交了學費。2017年1月3日,時克智維修自家房屋時,沒想到飛速旋轉的砂輪突然斷成兩半,飛出的砂輪片割破了他右手腕上的動脈血管,由于家中沒錢,當時時克智只是用布包了一下。原玉榮得知情況后,二話不說從自己包里拿出2000元錢交給一位村干部,讓村干部帶著時克智趕快去醫院包扎、治療。這讓時克智萬分感動:“活這么大,還沒有見過這么好的干部!”時克智的兒子時保蛟放寒假回來,專門到獅子口村委辦公室,感謝原玉榮對他爸爸受傷時的照顧。原玉榮明確表示,看病的錢不用還,還會資助他上大學直到畢業。
今年76歲的時保新,在獅子口村委看大門24年了。他說,原玉榮快把自己的家搬空了,現在村委用的、吃的,都是她從城里的家中搬過來的,鍋碗瓢勺、冰箱、冰柜和粉條、香油等都是從家里帶來的。
心中有追求 腳下有力量
把獅子口村打造成新蔡縣最優美的美麗鄉村之一,沿著小洪河河堤,打造花果長廊,春賞花、秋摘果,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這成了原玉榮的新夢想。
李橋回族鎮黨委書記張浩磊這樣評價原玉榮:“她不是在群眾家,就是在去群眾家的路上。” 因患有咽炎病,醫生曾經告誡原玉榮不要多說話,可面對拉著她的雙手和衣角的群眾,她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了。田間地頭,百姓炕頭,建設工地,農家小院,經常出現原玉榮的身影。白天,她渾身仿佛有用不完的勁,深夜回到臥室,才感覺渾身累的如同癱瘓了一般,為了緩解腰椎間盤突出帶來的腰痛,她買來了一臺專治腰疼的治療儀,夜里烤烤電后,第二天又像打了雞血一般出現在群眾面前。家人都說,原玉榮是“銀環”,算是“嫁”到獅子口村了。原玉榮的丈夫魏華“抱怨”說:“和原玉榮一家,等于‘人財兩空’,基本上很少見到她人,她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崗位上,家對于她來說,就相當于臨時休息的賓館。為了實現她的人生價值,家里的錢花光后,她還會借錢去接濟困難群眾。她是家里的‘賊’,每次從家里回村時,手里總不落空,必定‘順手牽羊’帶走幾樣東西。有一回我還在睡夢中,她起早下鄉,硬是把我身下的兩條被褥抽走,說是要送給貧困戶。”
中秋節家里的老人盼她回家,她卻在走訪貧困戶,給他們一家一家送去月餅;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丈夫盼她回家,她卻來到村里艾滋病患者家里,和他們一起炕油饃吃;要過春節了,在中科院碩博連讀的女兒寒假歸來,她卻早早地與女兒商量,過春節時全家人一起到獅子口村,與村里的貧困戶一起過春節。眼下,在獅子口村,無論男女老少,說起原玉榮,沒有人不知道她的。對于村里的工作,只要需要出義務工的,村民們都會自發拿著工具參加。
一件件好事,一樁樁實事,辦到了群眾心坎兒里。獅子口村越來越離不開原玉榮,那是因為全體村民非常認可這位領路人、貼心人,有話總想找這位貼心人說說,有事總想找這位領路人談談。在脫貧攻堅和引領群眾奔小康的路上,村民需要這樣一位心里時刻裝著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焦裕祿式好干部。原玉榮也越來越離不開獅子口村,那是因為她已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生活在這方水土的鄉親。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