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三十條”:條條落實差點啥
摘要: 2018年末,由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號稱史上最嚴減負令的《中小學生減負措施》(以下簡稱“減負三十條”)重磅出臺,劍指中小學課業負擔重這一痼疾,對校內
2018年末,由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號稱史上最嚴減負令的《中小學生減負措施》(以下簡稱“減負三十條”)重磅出臺,劍指中小學課業負擔重這一痼疾,對校內、校外、家庭、政府四方面減負工作全面明確責任并提出要求。
在全民教育焦慮的當下,“減負三十條”能否改變學生“書包越來越重,眼鏡越來越厚”現狀?能否破解“校內減下來,校外加上來”的尷尬局面?
校內減負仍有難點
30條政策中,第1條到第12條強調“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提出嚴格依照課標教學、均衡編班配置師資、嚴控書面作業總量等12方面內容。重申了杜絕“非零起點”教學、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等要求。
半月談記者在廣東、遼寧、湖北等省份采訪了解到,近年來,教育部門多次下發減負令,校內減負形勢向好。如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減少作業布置、減少考試、學生每天“陽光一小時”等政策在各地絕大部分小學得到落實。但在中學階段,因面臨升學壓力,學校其他課程為主科“讓路”、學校持續開展晚自習補課等現象仍屢見不鮮。
除此之外,政策第2條中的杜絕“非零起點”教學、第3條嚴禁設立“重點班”“快慢班”以及第7條采取等級評價方式等,成為落實的難點。
“期末考試,部分中小學校已經以等級評價的方式公布考試成績,但仍然有少數學校公布了排名和分數,還有的學校表面上不公布分數,實際上要求家長下載App查分查排名查試卷。”一名家長說。孩子讀初二的周女士反映,班上每周都有大小考,考完后老師按成績排名給孩子安排座位。“因為成績不理想,我的兒子總是坐在最后兩排。”
點評: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范先佐指出,當前仍是分數決定一切:對教育行政官員的考核是看地區分數排行,校長的晉升是看學校升學率,老師的績效是看班級平均分……以升學率為標準的分數制度,造成一切為成績服務。對此,應像治理環境一樣拿出“硬手段”,如果哪條政策不能落實,也應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
校外減負易遭軟抵抗
“減負三十條”第13條到17條強調要嚴格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提出了校外培訓機構要依規登記誠信經營、嚴禁超標培訓、嚴格教師聘用、嚴禁與升學掛鉤、控制培訓時間等5方面內容,特別強調“培訓內容不得超出國家課程標準,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等,有些規定非常詳細,如“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
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一直是培訓機構的招生法寶。面對一波接一波的重拳治理,一些深諳家長心理和市場規則的培訓機構見招拆招,不僅生意依舊火爆,甚至學費還紛紛上漲。
當下,治理校外培訓機構難度較大,培訓機構有多種注冊、運營模式,超前超綱很難界定;同時,部分家長有讓孩子提前學習的潛在需求,進而帶動家長群體,如何引導也是一大問題。
點評: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超綱教學是培訓班的教師和學生的私下行為,緣于當前仍然是用考試分數評價學生。建議進一步深入推進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建立高校多元化招生模式,使學生有更大的學習自主權,學校也可以根據自己對教育的獨特理解和自身條件,辦出有特色的學校。
家庭減負知易行難
“減負三十條”第18條到第21條強調家庭要履行教育監護責任,提出了家長要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加強家庭交流互動、引導孩子健康生活等4方面內容。
半月談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大多數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注度高于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只要逼不死,就往死里學”。半月談記者寒假在很多校外培訓機構看到,有的小學生一天要奔波于幾個地方補課,課間或中午有很多家長陪著孩子在教室、走廊叫外賣吃盒飯。
全民教育焦慮的當下,大部分家長無奈被裹挾前行。孩子上小學二年級的家長歐女士告訴半月談記者,孩子今年報了一個網上課堂,她覺得已經足夠了。但跟別的家長一交流,她發現有的孩子一年級就上網課。“這樣一個大環境,哪個家長能淡定?哪個家長還能繼續佛系?” 歐女士說。
點評: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研究員高政等教育專家指出,在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稀缺、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的情況下,群眾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需求會一直存在,這種強烈的需求會讓很多出發點良好的政策失效或者收效甚微。只有充分考慮到不同群體的教育目標,真正辦出讓不同群體都滿意的教育,才能避免政策陷入“頭痛醫頭”怪圈。
政府監管還應持續推進
從第22條到第30條,強調要強化政府管理監督,提出了政府要克服片面評價傾向、嚴格活動競賽管理、規范培訓機構監管、深化考試招生改革、支持做好課后服務、廣泛接受社會監督、開展減負督導檢查、切實抓好貫徹實施等9方面內容。
近年來,各地開展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陸續發布了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去年以來,上海、江蘇、遼寧、廣東陸續開展彈性離校、晚托服務、開設校內拓展興趣班等,孩子下午3點半后的需求和去向日益多元。
然而,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地方存在檢查、懲治“蜻蜓點水”“一陣風”,治理“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一些地方抓在職教師補課行為,年年寒暑假都開展各種整治工作,通報典型案例并給予處理,但到下一個假期情況依然如舊。
另外,“嚴禁片面以升學率評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民辦中小學校招生納入學校審批地統一管理”等規定雖也在逐步推進,但效果并不明顯。
點評:同濟大學教授蔡建國認為,政策關鍵在執行,進一步壓實政府責任,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才能確保減負工作取得實效。針對培訓亂象,建議建立多部門間聯動合作機制,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對相關行為嚴肅處理,彰顯改革的決心、政策的力度。(半月談記者 王瑩鄭天虹 廖君 仇逸)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