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變淡也是時代的進步
摘要:曹碧波似乎還沒有感受到年的濃厚氣息,年已經走了。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太多的傳統習俗被人們漸漸淡忘,“過年”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平淡。針對此
曹碧波
似乎還沒有感受到年的濃厚氣息,年已經走了。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太多的傳統習俗被人們漸漸淡忘,“過年”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平淡。
針對此種現象,著名作家、民間文化保護者馮驥才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年意淡化是文化的缺失》。文中寫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最重要的當屬除夕。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后的時光,是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因此一定要和親人團聚一起。陪伴生養自己的父母過年,猶如依偎著自己生命的根與源頭;和同一血緣的家人枝葉相擁,盡享親情。為此,春運才有如此磅礴的力量。由故土、血緣、鄉情匯集而成的巨大磁場,遍布大地山川每個城市和村莊。讓這磁場產生效力與魅力的,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舊”年俗之所以被淡化乃至被摒棄,一是外來文化和流行文化沖擊;二是生活方式多樣化,很多人不愿再遵循繁縟習俗;三是現代人缺少對年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認知。于是,種種傳統年俗被一樣樣地從春節中“撤出”,以至春節竟被調侃為“大周末”——缺少年意、缺少年味。
但是我還是想說,時代在進步、在發展,年味的變淡或者缺失,也是一種歷史潮流,沒有人能去阻擋,也阻擋不了,年味變淡其實也是時代的進步,我們完全不必杞人憂天。就說我們身邊的一件事吧,我市春節禁放煙花爆竹,對這個舉措我舉雙手贊同,我住在臨街的一棟樓上,每到春節期間,鞭炮聲震耳欲聾,甚至徹夜不停,吵得我無法休息,如今禁放后安安靜靜,我也免受噪聲的折磨。眾所周知,噪聲是有害健康的,鞭炮煙花造成了環境的污染,那么,讓城市安靜下來,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讓空氣質量更清新,這難道不應該成為我們當代人追求的目標嗎?
禁放煙花爆竹,看似年味變淡了,不也是時代的進步嗎?
今年好多人走親戚就是禮物一放,聊了一會兒就走了,在親戚家吃飯的比較少了,為什么呢?現在大家都比較忙,有不少人打算春節后出去發展、找工作,時間觀念也增強了,不像過去一天只走一家親戚,這樣的話,到正月十五恐怕也走不完。小時候物質條件有限,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頓“大餐”;舊衣服破了補補接著穿,只有到了過年才能換身新的;以前交通不便,離家的親人一年到頭見不了幾次面,只有過年全家才能團聚;過去沒有什么娛樂項目,看春晚算是頭等開心的事了。
如今就大不一樣了,餐桌上的大魚大肉已經不稀奇了,也引不起孩子們的食欲了;想穿什么衣服隨時可以買,甚至網上點點鼠標,快遞直接送到家門口;現在有了智能手機,想和誰說話打開微信視頻,就能面對面聊天;想回家了買張飛機票或高鐵票,當天就到家了;玩智能手機、發微信紅包、電影院看賀歲大片……現在的娛樂項目多得眼花繚亂。
不可否認,當下的春節,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競爭壓力也日益加劇,一些傳統儀式和習俗逐漸在消失。這些年味的消失和變淡,不少是物質豐富和時代進步的體現,沒有時代的進步,哪有如今的各種生活便利和選擇的多樣化呢?
雖然春節的年味確實不如以前濃了,這并不是人們對傳統文化不接受,而是人們的生活確實越來越富裕,對在春節時盡情吃穿玩的期望值大大減小。很多人都說,平時和過年沒有什么兩樣。春節年味的漸漸淡去,也許正在告訴我們,人們已經到了從追求物質享受到追求精神享受的蛻變期了,這不正是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嗎?變淡的是年味,不變的是親情,我相信無論何時何地,對待親情這個“年味”,我們中國人永遠不會變。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