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睡多久都感覺很疲勞?當心是“慢性疲勞綜合征”
摘要:現在“累”“困”“沒勁兒”已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口頭禪。原來“累了”“困了”睡一覺就又生龍活虎了,但現在情況好
現在“累”“困”“沒勁兒”已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口頭禪。原來“累了”“困了”睡一覺就又生龍活虎了,但現在情況好像有些不同,一個勁兒地睡,但好像很難解乏;一個勁兒地吃,好像吃啥都一個味;有些人的工作生活也進入了惡性循環的狀態。專家提醒,疲勞常常短暫而無恙,但有時也會因纏綿而致肌體功能損害。
生理性疲勞莫驚慌
疲勞是一個常見的癥狀,健康人群亦時有發生。對于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現代人工作強度大;二是平素身體體質狀況不是很好或有基礎疾病;三是應急或遇緊急的突發事件,如升學考試等,也會引發疲勞;四是季節因素影響,如在冬春之交、夏秋之交容易疲勞。
談到疲勞與“慢性疲勞綜合征”,湖南省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陳其華說,疲勞既可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之一。一般生理性疲勞可在較短時間內自行消失,若疲勞感經常出現或持續時間較長,則可發展到亞健康狀態甚至成為某些疾病的癥狀。
如何判斷“慢性疲勞綜合征”? 專家認為,無論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發生一定有誘因,癥狀表現有一定的持續性;如果未采取規范、有效的干預措施,其癥狀不會很快消失。若熬夜加班,第二天疲倦乏力,則不能稱為“慢性疲勞綜合征”。
專家強調,對于“慢性疲勞綜合征”既要考慮癥狀發生的持續時間,更要考慮癥狀的嚴重程度,二者不可偏廢。
“慢性疲勞綜合征”與神經衰弱有區別,但很多人卻分不清楚。其實,神經衰弱主要體現在神經功能的下降或異常,如記憶力下降、性格急躁等;而“慢性疲勞綜合征”則以嚴重的疲勞作為主要癥狀,尚可伴有軀體癥狀,如肌痛或肌無力、多發性非關節炎關節痛、低熱、頭昏、抑郁、煩躁、食欲下降、性功能減退等。
受后天因素影響更多見
導致“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因素,除先天不足外,更多的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
1.勞累過度。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加快,職場競爭也日益激烈,孩子們的書包越來越重,從事腦力勞動者其眼睛疲勞、手腕酸痛、腰背酸痛及關節勞損等與職業相關的癥狀高發,電腦、手機等現代設備所帶來的“視疲勞”,甚至有些會伴有精神恍惚和情緒焦躁等精神障礙,以上情況都與勞累過度有關。
2.不良情緒。《黃帝內經》記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憂)傷肺,恐(驚)傷腎。”不正常的情緒會損傷臟腑正常功能。當心情抑郁、失落、悲傷時,都會使人精神不振,疲憊不堪。
3.飲食失調。有些人為了健康選擇吃素,但這也需因人而異。對于年老體弱者,一味追求素食,甚至連雞蛋都不食用,長期如此,會造成必需營養成分尤其是來源于動物的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匱乏,致使精神萎靡、記憶力下降,易于疲勞。
另外,錯誤的減肥方法容易導致疲勞,暴飲暴食同樣會導致疲勞。前者是因為脾胃功能虛弱,氣血生化之源不足;后者則是因為脾胃受損,影響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精微物質的吸收,日久導致肌體衰弱,從而產生疲勞。
4.生活作息不規律。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然而,現在很多人起居無常,還有長期熬夜等不良習慣,均易損耗人體陰精。專家表示,過于安逸之人也容易產生疲勞。因為睡得過多,腦力活動少,肌體運動鍛煉少,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出現精神萎靡,渾身乏力等疲勞癥狀。
5.疾病因素。疲勞常伴隨一系列疾病,如肝臟疾病、心臟疾病、腎臟疾病或癌癥等。對于長時間無明顯誘因的疲倦乏力,不可小覷。因疾病治療選藥不當所引起的疲勞也需重視。解熱、消炎、鎮痛藥使用不當,可引起眩暈、耳鳴、低血壓,易促使人體老化;長期服用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可引起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等,加速衰老。
病后失于養可導致“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發生。如大手術后,氣血虧虛,調護不當,或飲食失宜,或不良情緒刺激等,均可導致慢性疲勞。
疲勞性亞健康≠“慢性疲勞綜合征”
世界衛生組織在《保健大憲章》中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癥狀,而且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完美狀態。”
亞健康狀態是一種人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狀態,既沒有達到健康的標準,也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表現為一定時間內(3個月或3個月以上)身體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等癥狀。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主任醫師薛曉琳表示,簡單地理解,就是當感到身體不適、心理出現問題、社會適應能力出現障礙,并且持續或者反復出現達到或超過3個月,去醫院做檢查又被告知沒有現代醫學目前認定的任何疾病的時候,這時可能正處于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的范疇較大,其中以疲勞為主癥的亞健康,稱之為“疲勞性亞健康”。很多人認為“疲勞性亞健康”就是“慢性疲勞綜合征”,其實不然。
專家解釋說,雖然兩者都有疲勞表現;都依據患者主訴的主觀癥狀來判斷;都沒有特定的實驗室指標或者其他客觀指標,但“慢性疲勞綜合征”有規定的診斷標準和限定好的診斷規則,且已被納入目前的國際疾病分類中。
目前對兩者的病程界定不一樣,“慢性疲勞綜合征”要滿足至少6個月的時間,“疲勞性亞健康”需滿足至少3個月。
鏈接
“慢性疲勞綜合征”在疲勞之后的表現:
1.認知方面的改變,如短期記憶力或集中注意力明顯下降。
2.身體的疼痛,如程度較重的頭痛、咽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大、觸痛、肌肉痛、沒有紅腫的多關節疼痛。
3.不能解乏的睡眠。
4.運動后疲勞持續超過24小時。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