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時間,到這兒去了
摘要: 《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展示中國人時間分布新變化——我們的時間,到這兒去了 遼寧大學公共基礎學院教授范長征(左)正在陪女兒閱讀英語故事繪本。如
《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展示中國人時間分布新變化——我們的時間,到這兒去了

遼寧大學公共基礎學院教授范長征(左)正在陪女兒閱讀英語故事繪本。如今,像范長征這樣注重內外兼顧的女性越來越多,她們一方面認為自己應該堅持努力發展事業,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視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時間的分配也力求兼顧與均衡。(人民視覺)

1月9日,安徽省淮北市迎來2019年首場降雪。一位市民冒雪在淮北市相山公園進行手機直播。手機作為重要的信息傳播載體,占據了中國民眾越來越多的時間。萬善朝攝(人民視覺)
每逢歲末,人們習慣盤點過去,常常不禁感嘆“一年又過去了,時間都去哪兒了”。
我們的時間,花到哪兒了?最近,由內蒙古大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單位聯合發布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給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發現。《報告》通過不同年份的中國時間利用調查(CTUS)數據進行分析,展示了2008至2017年間中國人利用時間的變化。這些有趣的變化,反映了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生動呈現。
女性總勞動時間更多
——女性無酬勞動的日平均時長為3.25小時,男性為1.10小時;過去9年間,男女家務勞動平均時間都在減少
時間利用調查是國際社會普遍開展的一項重要調查。2008年,國家統計局進行了中國第一次大規模時間利用調查。此次發布的《報告》則是在中國大陸地區進行的又一次大范圍時間利用調查。
按照國際通行的調查方法,考察時間用在哪兒,“有酬勞動時間”和“無酬勞動時間”是兩個重要方面。無酬勞動是指個人在家庭或社區從事的、為滿足最終消費所提供的、無直接貨幣回報的服務活動,主要包括家務勞動,對老人、兒童和病人的照料以及志愿活動。《報告》顯示,中國家庭內部時間利用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有酬勞動時間少于男性,無酬勞動時間多于男性,總勞動時間略多于男性,閑暇時間少于男性。
具體來看,女性無酬勞動的日平均時長為3.25小時,男性為1.10小時。全國女性無酬勞動的參與率為77.4%,比全國男性參與率高36.2個百分點。通過和2008年國家統計局時間利用調查數據進行比較,9年間,男性家務勞動平均時間減少0.33小時/天,女性家務勞動平均時間減少0.81小時/天,都在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當前女性面臨著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且這種壓力較大。
遼寧大學公共基礎學院教授范長征是一名“70后”女學者,她在這方面感受很深。“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作為一名女教師,在照顧家庭、教育孩子方面付出了很大精力,必然在某種程度上對事業造成一定牽制。”范長征從身邊女性同行的交流中感受到,很多女性要兼顧孩子教育和事業,確實更加辛苦。
據介紹,在世界多數國家,無酬勞動都主要由女性承擔,但差異程度有輕有重。其中瑞典在兩類勞動時間上性別差異最小,女性有酬勞動時間每天比男性少0.66小時,無酬勞動時間比男性多0.77小時,總勞動時間比男性多0.11小時。有關專家表示,許多發達國家的經歷顯示,已婚女性在工作和家務勞動家庭成員照料之間的兩難局面會極大地降低青年女性的結婚和生育意愿,進而影響生育率,這應當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
從“看電視”到“去健身”
——“主動休閑”取代“被動休閑”,“主動學習”取代“被動學習”,閑暇時間的質量提升
有工作就要有閑暇,閑暇時間的分配有不少學問,也最能反映一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
《報告》顯示,與2008年相比,2017年中國居民休閑社交的平均時長增加了0.52小時/天,而且休閑社交的質量也有改進:體育健身、閱讀、業余愛好等積極休閑活動的平均時長增加了0.23小時/天,作為消極休閑的看電視平均時長減少了0.39小時/天。
“現在,看電視的時間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一方面是現在獲取信息更方便了,打開智能手機什么都能看到。早些年,網絡和手機還沒有這么先進的時候,每天都要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天氣預報,一不留神就錯過了。”家住山西太原的李淑榮老人說,隨著生活條件變好,老年人養生保健的意識也更強了,她經常出門走路健身,每天都要鍛煉1個小時左右。過節休息期間,女婿還開車帶一家人去周邊景點轉轉,爬山賞花,感覺都不錯。
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杜鳳蓮介紹說,國人休閑時分配給看電視的時間正大幅下降,健身和閱讀時間增加,這反映出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生活品質的提升,表面上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其背后則是生產力進步與勞動者產出的提高。比如,如今人們在學習充電方面花費的時間就越來越多。《報告》顯示,2008—2017年,中國人總勞動(有酬勞動+無酬勞動)時間每天減少了0.47小時;與此同時,學習培訓時間每天增加了0.23小時。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城鎮居民還是鄉村居民,花在教育和培訓上的時間都有增加。
“現在,競爭壓力變大,大家主動學習的意識更強了。比如,周圍很多在職工作者開始嘗試學習一門小語種,我也曾自學過日語。再如,大家可能也會瀏覽一些個性化的公眾號,覆蓋經濟領域、民生領域的話題,主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又如,遇到高質量的話劇、舞蹈、管弦樂演出等,也會選擇去觀看。這些都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修養和競爭力。”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尹米宜說。
事實上,正是“主動休閑”取代“被動休閑”,“主動學習”取代“被動學習”,才促使人們在主業之外的學習時間增多。
有關專家建議,結合休閑時間的分布變化,考慮到農村休閑方式的特點,今后應有針對性地提升城鎮、農村電視節目的質量,提升居民休閑質量;考慮到老年人相對空閑時間較為充裕,要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休閑社交設施和項目;考慮到短期內教育和收入的城鄉差異仍然存在,下一步應著力提高農村居民休閑質量,包括從政策層面上增加農村休閑社交供給水平。
“手機依賴”越發明顯
——手機使用減少了睡眠、吃飯、家務與照料時間,增加了個人衛生時間
學習也好,社交也罷,信息獲取的渠道也不同以往。《報告》顯示,智能手機包含通話、聊天、搜索、閱讀、視頻、音樂、支付和醫療等諸多功能,深刻改變著信息獲取方式。人們使用手機整體時間上升。
《報告》顯示,手機使用改變了居民的時間配置。手機使用減少了睡眠、吃飯、家務與照料、紙媒閱讀、看電視和做作業時間,其中擠占家務與照料時間最長,為0.21小時/天;睡眠時間次之,為0.16小時/天。使用手機同樣也減少了吃飯時間,而增加了個人衛生時間和購買商品與服務時間。
手機使用為什么會增加個人衛生時間呢?據分析,這可能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手機使用者對于社會的要求和變化更加了解,從而對個人形象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會花更多時間進行個人衛生活動,如穿衣、化妝、美容、美發等;二是在進行個人衛生活動時,如果同時使用手機聽新聞或看視頻等,可能會增加個人衛生活動所需時間。而使用手機的居民購買商品與服務的時間也更多,可能是由于更便捷的手機購物推動了居民的購物需求。總體而言,手機使用為人們帶來更多的信息和便捷,但同時也擠占睡眠或休閑時間,在某種程度上降低生活質量。
對正在讀大三的山西姑娘胡楠來說,手機顯然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微信、微博、網易云音樂、手機淘寶、高德地圖、滴滴……五花八門的手機應用軟件(APP)滿足了胡楠聊天、交友、出行、購物等諸多需求。“我現在用手機的時間占各類屏幕產品使用總時間的80%以上。交流溝通都習慣性地使用手機,長時間不看手機就擔心錯過重要信息,久而久之,甚至有種依賴感。”胡楠說。
不少人已經開始反思自己對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現在,我開始想各種對策讓電子技術和信息更多服務于自己,而不是支配自己。我相信,今后電子設備還會有更大的發展,同時帶來更大的誘惑。這之間的平衡和調整,還需要我們自己有意識地把控,分配好時間。”胡楠說。(王俊嶺 鄒開元)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