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業“二八格局”凸顯 追趕頭部公司難度加大
摘要: 基金行業“馬太效應”正逐步加劇。
基金行業“馬太效應”正逐步加劇。新鮮出爐的2018年基金公司規模數據顯示,資金正在往頭部基金公司聚集,行業排名前30的公司規模總計10.37萬億元,占比為80.1%。此外,在對指數基金等增量份額的搶奪中,頭部公司的優勢更為明顯。這意味著,未來中下游公司追趕的難度越來越大。
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129家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總資產12.94萬億元,其中,排名前30的公司規模為10.37萬億元,占比為80.1%。
從具體基金公司看,天弘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1.34萬億元,盡管比2017年底規模縮水了4472億元,依然遙遙領先于第二名易方達基金公司的6425億元。建信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分別以6327億元和6042億元位列三、四名。
如果剔除貨幣基金和短期債基,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只有易方達、博時、華夏和嘉實四家公司,其中易方達基金以2555億元位居第一。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122家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為11.55萬億元,其中前30家公司規模為9.15萬億元,占比為79.2%。
盡管2018年發行產品的基金公司增加了7家,但頭部公司占整個行業資產管理規模的比例依然增加,表明行業“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
在滬上基金銷售機構研究員看來,對于資產管理行業來說,牛市行情中資金蜂擁而至,幾乎所有的基金公司規模都會增加,但是弱市行情中,基金公司的品牌就變得至關重要,而品牌需要長期穩定向好的業績、良好的信用等逐步積累,絕非一朝一夕能夠達成。在2018年的行情中,頭部公司的優勢進一步放大。
指數基金效應更顯著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當前行業發展態勢看,“馬太效應”有望進一步加劇。回望2018年,盡管市場大幅下跌,但是指數基金規模逆勢大幅增加,指數基金帶來的增量規模主要由頭部公司增加所致。從美國市場的發展歷程看,被動指數化產品發展空間非常大,頭部公司在增量市場中的優勢更為明顯,導致行業“馬太效應”更加顯著。
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數據,截至2018年底,78家基金公司管理的572只股票指數基金,規模合計5320億元,股票指數基金在股票型基金中的規模占比72%,相比2017年底上升10個百分點。其中,前20名的基金公司的指數基金規模合計4941億元,占所有指數基金規模93%,相比于2017年占比提升5個百分點。
在指數基金創新業務上,大型基金公司優勢明顯,依靠強大的品牌優勢,弱市行情中依然能夠吸引投資者買入。例如,南方中證500ETF在2018年規模增長近150億元,華安創業板50ETF年度規模增長89.71億元,短短一年時間規模擴大了四五倍。
上述研究人員認為,基金公司推行創新業務往往需要大量投入、持續數年之后才能有所收獲,因此只有大型基金公司才有能力進行前瞻性布局。以養老基金為例,幾乎所有公司都十分明確行業發展方向,但在當前弱市行情中,賺錢效應缺失,投資者入市意愿大幅降低,好的產品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宣傳推廣,對于很多尚未盈利的基金公司來說,只能是望洋興嘆。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上海證券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