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兩位小才女笑傲全國詩詞大會
摘要:原標題:陪娃讀詩說史,都是“別人家的爸爸” 尹玉涵和她爸爸。 林章怡和她爸爸。 說到詩詞歌賦總讓人覺得這是一個離我們時代久遠的文體,雖然在學生時

尹玉涵和她爸爸。

林章怡和她爸爸。
說到詩詞歌賦總讓人覺得這是一個離我們時代久遠的文體,雖然在學生時代,我們經常會在課本中讀到它,并能夠比較容易地將它們背誦出來,但是想要理解詩中的深意做到心領神會是很難的。但是不久前的智通云金秋詩會全國總決賽上,杭州綠城育華學校的林章怡和杭州市風帆中學的尹玉涵分別獲得了狀元和榜眼。
這場金秋詩會共有10萬余人參加,經過初賽復賽等重重篩選最后只有52人進入總決賽。比賽的形式為筆試,考題以詩詞默寫以及詩的背景知識為主,通過判斷題、選擇題、填空題以及詩句默寫等形式考查學生。所以想要名列前茅光靠背詩是不夠的,還必須對詩有充分的了解才行,這就要靠對詩詞的喜愛了。
只要一到晚上
這對父女就開始聊詩人
林章怡來自杭州綠城育華初三(7)班,得知自己獲得第一名時非常震驚,因為考試的題目很難,試卷上的很多詩文都很生僻。“大概是平常詩讀多了,有些詩感,僥幸蒙對了吧。”林章怡笑著說。
林章怡戴著一副圓框眼鏡、扎著一根馬尾,說話的語氣和措辭都有一種文藝氣息。在她的印象里,自己讀詩和認字大概是同步的,從三四歲開始就已經讀詩了。“小時候覺得詩讀起來很有韻味,朗朗上口,于是對詩情有獨鐘,初中之前,幾乎每天都會讀讀、看看。”林章怡說。
雖然讀詩早,但是真正喜歡上詩,能體會到詩中的韻味是在上小學之后。“我的小學語文老師特別喜歡詩,有段時間她要求我們每周背20首詩,剛開始我背得很辛苦,覺得量太大,但是背多了心就越來越靜,對詩詞所描繪的情景和情感就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漸漸地我對詩就有些癡迷了。”
課余時間,別的孩子喜歡玩電腦、看電視,但林章怡最喜歡的放松方式是看書、讀詩。她可以在詩中感受到極強的畫面感,以及作者的強烈情感,每每讀到盡興處,她就會熱血澎湃。“就像每次讀到邊塞詩,我就有一種身處邊疆的感覺,大漠的壯闊仿佛就在眼前,心里就會忍不住地涌起一腔熱血。”林章怡說自己最近正在讀辛棄疾的詩,對這位詩人非常入迷,他傳奇的人生以及豪邁的文筆令她非常佩服。
“林章怡每次拿起詩集就會沉浸其中,有時候讀到盡興處就會激動地找我們分享。”林章怡的爸爸笑著說道,他也是一個愛讀詩的人,但卻沒有刻意要求女兒什么,“我的教育理念就是放養,讓孩子跟著興趣走,讓她找到自己目標。只要一到晚上,我們倆會經常一起聊聊某位詩人,非常樂在其中。”
只要一上餐桌
這對父女就開始談歷史
尹玉涵是杭州市風帆中學初三(3)班的學生,她最喜歡的是歷史。她向記者透露,自己答題時,很多題目都是靠著對歷史積累寫出來的,而她對歷史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她那位對歷史愛得癡狂的父親。
“從小到大,只要一上餐桌,爸爸就開始和我談歷史人物,從晉文公講到楚莊公,從五代十國聊到唐宋元明清,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名人,他都和我講了個遍,他現在已經開始和我談論史前史和量子力學。”尹玉涵說。
家里到處是爸爸的書,尤其是厚厚的歷史書,中國史、世界史……一開始,尹玉涵和她的雙胞胎姐姐都看不懂,直到小學二年級時,姐姐因為腳受傷無法上學,爸爸為了給她解悶,就從圖書館借來了一本圖解世界史,于是這對姐妹從此墜入歷史的海洋。
小學六年,尹玉涵已經熟讀了中國古代史。到了初中,她開始研讀世界史,現在她的枕邊放著的是一本有關德國歷史的書。
尹玉函爸爸是一位建筑師,在他看來,讀歷史是拓寬孩子視野的最好途徑。“我平時工作忙,孩子學業也重,想要靠周游世界拓寬眼界幾乎不可能,如果想擺脫物理空間的局限,那就必須要了解歷史、閱讀經典,這些古人留下的只言片語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尹玉涵爸爸告訴記者。
“我在飯桌上和女兒們聊歷史,主要是為了讓她們學會用辨證的眼光看待事物,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中考結束,我打算開始給她們推薦哲學書籍。”對于女兒們看書,尹玉涵爸爸有著自己的規劃。(梁建偉)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