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貧困戶 今朝助人富
摘要:□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王化遠 張群生 文/圖朱丙言在香菇大棚忙活。“在朱丙言的大棚里干活,時間自己掌握,工錢按小時計算,多勞多得,還不影響做飯、接孩子。照
□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王化遠 張群生 文/圖
朱丙言在香菇大棚忙活。
“在朱丙言的大棚里干活,時間自己掌握,工錢按小時計算,多勞多得,還不影響做飯、接孩子。照這樣干,俺也能脫貧。”12月9日,剛領到上個月1700元的工資,正陽縣油坊店鄉余甲村村民余愛花高興得合不攏嘴。
幫扶加勤勞富了朱丙言
余愛花所說的朱丙言是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兩年前,朱丙言9歲的兒子不幸患上過敏性疾病,先后到鄭州、武漢、北京等地醫院治療,不但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還欠下4萬多元外債。朱丙言沒啥技術,出去打工又走不開,死守著幾畝地,加上兩個孩子上學,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2015年3月,正陽縣民政局的駐村工作隊入村后,見朱丙言夫婦勤勞能干,又有文化,就建議他種香菇。沒有技術,大家鼓勵他去外地學習,還幫他協調5萬元無息貸款,請來技師幫他建塑料大棚,引進香菇、平菇菌種,借來香菇袋,買來玉米芯、花生殼等育種原料。就這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朱丙言的一畝香菇地建起來了。經過精心栽培,他的香菇和蘑菇均試種成功,不僅喜獲豐收,還賣上了好價錢。
“有了工作隊和村委的精神鼓勵、技術和資金支持,我沒理由不好好干。”朱丙言說。后來,他東拼西湊,把種植規模擴大到3畝,大棚由2個擴大到4個。駐村工作隊配合朱丙言積極向鄉政府、縣扶貧辦匯報,爭取縣財政補貼資金10.8萬元。
有活干樂了貧困戶
這些資金,對朱丙言來說是雪中送炭。他投資15萬元,更新了大棚塑料薄膜,并購買了鍋爐、拌料機、裝袋機,實現了食用菌栽培半機械化。
規模擴大了,人手明顯不夠,朱丙言就從本村貧困戶中找了8個幫手。為了使貧困戶既能掙到錢,又能顧上家,朱丙言以小時記工,時間貧困戶自由掌握。雖然記工麻煩點兒,但貧困戶每天都能掙到50元至120元不等的工資,大家都很滿意。
“我70多歲了,打工根本沒人要,在丙言的大棚里干活,不但吃飯不掏錢,還能照看家。”貧困老人苗愛國笑著對記者說。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