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期待更多“狗不咬”干部
摘要: 張承訓“心中對群眾有了親勁,就會以己之苦換群眾之甜,以己之難換發展之好,讓貧困群眾經常看到變化,感受到黨的好政策帶來的溫暖。新蔡縣獅子口村第一書記原玉榮,
張承訓
“心中對群眾有了親勁,就會以己之苦換群眾之甜,以己之難換發展之好,讓貧困群眾經常看到變化,感受到黨的好政策帶來的溫暖。新蔡縣獅子口村第一書記原玉榮,與群眾零距離打交道,被群眾稱為‘狗不咬書記’,我們就需要千千萬萬這樣走遍千家萬戶求真、沾滿兩鞋黃泥求實的普通干部。”在全省脫貧攻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省委書記王國生如是說。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完成繁重的脫貧工作任務,省、市、縣各個機關單位向貧困村派出大量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工作隊員,可謂千軍萬馬下基層。廣大扶貧干部沉下心、俯下身,進村入戶、訪貧問苦,出實招、辦實事,帶領引導群眾脫貧致富,受到群眾由衷的歡迎。新蔡縣駐獅子口村第一書記原玉榮是他們中的突出代表,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狗不咬書記”。
由城市到鄉村、由機關到基層,扶貧干部和千家萬戶的群眾打交道,初來乍到、上門狗咬,其實是自然不過的事情。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做到由上門狗咬轉變為“狗不咬”,被群眾真正接納、真心歡迎。原玉榮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廣大扶貧干部做了榜樣。
掏真心,帶真情。群眾的感情是最質樸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扶貧干部是不是真正對群眾親,是不是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群眾最清楚。原玉榮在獅子口村走遍村村戶戶,和群眾交心,與群眾結親,為群眾解難,帶群眾致富,和群眾零距離相處。她見了老年人叫一聲“大爺”“大娘”,見了同齡人叫一聲“大哥”“妹子”,見了小朋友親切地抓把瓜子、糖果,和群眾相處如一家人,被村里的老人看作“親閨女”。獅子口村的貧困戶時培兵家最困難,原玉榮去得最多。時培兵家的孩子出了車禍,她墊錢看病;孩子臟兮兮的,她也不嫌棄。初上門時,時培兵家里的狗汪汪直叫,去得多了,狗不咬了,服服帖帖、搖頭擺尾,原玉榮自此被群眾稱為“狗不咬干部”“狗不咬書記”。多辛苦,多奉獻。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扶貧干部要想在脫貧攻堅中干出一番成績,勢必要付出辛勞,多作奉獻。由城市到農村、由機關到基層,工作、生活條件艱苦,工作任務瑣碎繁重,這對每一個扶貧干部都是重大考驗。擔任獅子口村第一書記以來,原玉榮常年吃住在村,加班加點干工作、吃方便面是常有的事。一年四季她騎著電動車、背著雙肩包,風里來、雨里去,進千家門、解千家難,說話累啞了嗓子,烈日曬黑了皮膚,工作累壞了身體,不理解遭受了委屈,一人苦換來千家甜。為了脫貧事業,她始終如一、無悔無怨、無私奉獻。
出實勁,辦實事。有親民的作風、奉獻的精神,更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實績。針對獅子口村基礎設施落后,群眾出行難、吃水難、用電難,原玉榮動員帶領群眾修路,實施了安全飲水工程、電力改造工程。針對群眾文化生活的貧乏,村里建設了文化廣場、文化大舞臺、文化活動中心、老人照料中心,她指導村里成立了舞蹈隊、腰鼓隊,親自帶領群眾跳廣場舞。針對農村環境臟亂差,她帶領群眾清除垃圾,庭前屋后種花種草。針對群眾就業難、增收難,村里引來了服裝廠、藤編廠,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掙錢、顧家兩不誤。一系列扎扎實實的舉措讓黨和政府的脫貧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群眾安居樂業、穩定增收,獅子口村面貌煥然一新、順利脫貧,成為脫貧工作的先進村。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