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養豬場 今日服裝廠
摘要:縫紉機“噠噠噠”地響個不停,大家埋頭干活,誰也顧不上說話。近日,記者走進正陽縣付寨鄉楊閣村的正陽縣鏵迪服飾有限公司付寨分廠扶貧車間,看到40多名工人正緊張地加工棉衣。
□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文/圖
村民在車間加工棉衣。
縫紉機“噠噠噠”地響個不停,大家埋頭干活,誰也顧不上說話。近日,記者走進正陽縣付寨鄉楊閣村的正陽縣鏵迪服飾有限公司付寨分廠扶貧車間,看到40多名工人正緊張地加工棉衣。
“這批貨是運往非洲的,要加班加點干才不耽誤發貨。”該村黨支部書記孫偉說,村民中午都不休息,回家吃過飯就趕過來干活。這個扶貧車間成了村民們的致富寶地。
誰能想到,這個紅紅火火的地方以前卻是一個臭氣熏天的養豬場。
昔日臭氣繞村莊
2004年,下崗后的孫偉利用空閑庭院辦起了養豬場。由于勤勞能干,頭腦靈活,他很快掌握了養豬技術,并逐漸擴大養殖規模。
“這里以前都是豬圈。”孫偉指著院內的一個荷塘說,在沒有環保設施的情況下養豬,豬糞橫流,蒼蠅亂飛,養豬場一度成為村里人眼中的“禍害”。
“有一年,我賣一次豬就賺了10多萬元,我立馬購買了一輛小轎車。”孫偉說,村民們看到他養豬掙了錢,紛紛效仿,在房前屋后建起豬圈。隨著豬價上漲,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村里養殖隊伍和規模不斷擴大。
“最多時我養了300多頭豬,年出欄600多頭。”孫偉指著腳下的蓋板說,這是沖豬糞的下水道。依靠養豬,村民們增加了收入,蓋起了樓房。但養豬也給村莊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村里整天臭氣熏天 。
今日轉型拆豬舍
隨著環境治理、美麗鄉村建設,建在路旁的養豬場十分扎眼,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
3年前,孫偉帶頭關掉養豬場。在鄉里的引導下,他賣掉生豬、平整院落,開辦服飾加工扶貧車間。村民們加工的服飾銷往非洲等地,26戶貧困戶靠在這里務工脫貧致富。
在孫偉的影響下,村民吳建軍、韓啟龍等10多名村民也主動關掉自家的養豬場。如今在楊閣村,環保不達標的養豬場已全部關掉。
扶貧車間助民富
貧困人員羅月琴在車間上班,上月拿到1600元工資,心里美滋滋的。
村民劉巧像她的名字一樣心靈手巧,干活快,一天加工100多件服裝,能掙100多元錢,成了扶貧車間的“標兵”。
貧困戶楊群生、楊春學二人,忙時不耽誤種地,閑時到扶貧車間打工,一個月有1600多元的收入,生活過得滋潤體面。
“看到貧困戶掙錢了,我的信心更足了。”孫偉說,更讓他高興的是,養豬場變成了扶貧基地,保護了環境,促進了鄉村發展。今后,他要在把扶貧基地做好同時,向村民大力宣傳生態環保的好處,讓大家都關注環保,保護我們的綠水藍天。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