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稻蝦共作”奏響致富曲
摘要: 近日,正陽縣大林鎮涂店村村民涂桑田站在稻谷堆上,把稻谷高高揚起,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稻米品質好龍蝦肉更香
正陽“稻蝦共作”奏響致富曲
目前已發展2000多畝
□晚報記者 李玉榮 文/圖
本報訊 近日,正陽縣大林鎮涂店村村民涂桑田站在稻谷堆上,把稻谷高高揚起,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是‘稻蝦共作’第一年,稻子就收獲了10多萬公斤,龍蝦也收獲頗豐。”涂桑田對記者說,利用本地資源發展“稻蝦共作”,不但自己收入可觀,還帶領17戶貧困戶走上脫貧路,這讓他干勁十足。
涂桑田的愛人查看龍蝦生長情況。
“稻蝦共作”效益可觀
大林鎮地處淮河岸邊,自古水資源豐富,水稻種植面積達10萬畝。隨著小龍蝦越來越受消費者喜愛,在北京、上海做了20年生意的涂桑田去年回到家鄉流轉土地上百畝,成了村里“稻蝦共作”第一人。
通過實驗,涂桑田發現,小龍蝦能為水稻除草、松土、增肥,水稻為蝦供餌、遮陰、避害,二者可謂相得益彰。在小龍蝦生長過程中,不能使用化肥農藥,從而實現綠色種植、生態養殖,這樣產出的米更香甜、質量更安全,蝦更潔凈、肉質更美味。
“稻田養蝦,本小利大。”涂桑田每當說起稻田效益來都是高興得合不攏嘴。據他介紹,由于是無公害種養,小龍蝦今年賣到20多元一公斤,同時,產出的稻米由于品質好,價格也高,畝產綜合收入在5000元以上。
“稻蝦共作”效益相當可觀,也激發了當地農民以“稻蝦共作”模式種養殖的積極性,吸引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鄉創業。
生態米將成金字招牌
“稻蝦米最大的優勢在于生態。”該鎮鎮長朱超賢說,小龍蝦對農藥化肥極為敏感,必須采用生物綠色防控方式。為了讓農民更“保險”,他們去外地進行了考察,感到“稻蝦共作”適宜在大林推廣,因為大林水稻種植面積非常大,“稻蝦共作”做到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目前,該鎮已發展“稻蝦共作”稻田2000多畝。當地政府正以推廣“稻蝦共作”為契機,對大米品牌化進行包裝,不久稻蝦生態米將以嶄新的面貌成為大林鎮的金字招牌。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