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莊“干會”
摘要: □晚報記者 戶向陽 文/圖7月29日是農歷六月十七,雖然天氣陰沉沉的,但一大早,上蔡縣大路李鄉栗莊村栗莊北側的道路上,就來了不少商販。賣衣服的開始搭棚子,賣水果的開始
□晚報記者 戶向陽 文/圖
7月29日是農歷六月十七,雖然天氣陰沉沉的,但一大早,上蔡縣大路李鄉栗莊村栗莊北側的道路上,就來了不少商販。賣衣服的開始搭棚子,賣水果的開始擺攤,賣小吃的開始生火……往日安靜的村道突然熱鬧起來。當天是栗莊10天一次的“干會”日子。
第一次聽說“干會”,記者感到很詫異。村民告訴記者,“干會”是由小商販自發約定,在農村路邊形成的臨時小交易市場,一般以行政村為單位,每個村選擇一個固定的地點,每隔10天舉行一次。
上蔡縣有幾個鄉鎮的農村都有這樣的“干會”。大路李鄉的姜莊逢“一”有會,即每月農歷初一、十一、廿一有會;聶坡逢“二”有會,即每月農歷初二、十二、廿二有會;栗莊逢“七”有會,即每月農歷初七、十七、廿七有會。
村民告訴記者,農村“干會”形成于30多年前。有賣衣服、鞋子、農具的商販,也有周邊農民種的瓜果蔬菜,吃不完來賣的。商品都比較廉價,再加上不出村就可以購物,“干會”很受農民歡迎。
“干會”一般都設在村道兩旁,1天時間。攤位雖然擺放整齊,但有時也會造成交通堵塞,也存在銷售假貨、不合格商品等現象。
由于當天天陰,栗莊“干會”上來的商販沒有以往多,但來趕會的農民依然絡繹不絕。幾家賣服裝的商販生意很好。栗莊村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的幾名殘疾人也被護工推著來趕會,買些夏季需要的短衣、短褲等。買到合適的商品,他們非常高興。
生意最好的要數理發的師傅劉墨柱了,他從早上7時多一出攤,就有不少人來此等候。劉師傅今年71歲,是附近陳橋村蔣劉村人,10多歲就開始給人理發,已干幾十年了,手藝非常好,特別是刮臉的技術很高,深受附近村民的喜愛。他理發一次只收3元錢,比縣城和鄉鎮上便宜很多。所以,只要他一來,很多老年人就趕來理發。雖然人很多,但劉師傅不急不躁,一邊嫻熟地理著發,一邊和大家聊著天。
“想受罪,趕‘干會’”。這是當地群眾的順口溜。他們告訴記者,這種臨時的小交易市場之所以叫“干會”,是因為以前會上沒有賣吃的,趕會的人餓了沒東西吃。如今,“干會”上已經有了賣小吃、副食品的,而且生意還不錯。
劉墨柱師傅一邊給人理發,一邊和等候的人聊天。
“看看俺種的瓜大不大。”
現加工現賣。
賣炸毛魚的攤前圍滿了人。
挑選衣服。
趕“干會”是附近群眾的一種休閑方式。
老人將自己做的笤帚拿來賣。
賣衣服的商販搭的棚子,既防曬又防雨。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