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劇團和他們的扶貧戲曲
摘要: 記者 楊軍民通訊員 高萬寶 文/圖市戲曲研究所所長李秀榮為演員化妝。雷玉霞(右二)趁吃飯時間與演員們進行交流。貧困戶扮演者陳世英(前左一)對演出充滿信心。扮演第一書
記者 楊軍民通訊員 高萬寶 文/圖
市戲曲研究所所長李秀榮為演員化妝。
雷玉霞(右二)趁吃飯時間與演員們進行交流。
貧困戶扮演者陳世英(前左一)對演出充滿信心。
扮演第一書記的雷巧云在演出順利結束后開心地笑了。
演出成功,李秀榮開心地為演員點贊。
三伏天熱浪襲人,然而在正陽縣雷寨鄉后寨村,有一個草根劇團——正陽縣豫苑戲曲藝術團,在這個伏天里把扶貧戲唱響了整個小鄉村,十里八鄉的鄉親都來觀看他們的排練。觀眾們說:“唱得太好了,很貼近我們農村的實際,說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就是扶貧干部的真實故事,我們很多人看十多遍了還想看……”
雷玉霞傾盡家底辦劇團
提起這個草根劇團,不得不說一個人物,她叫雷玉霞,是現任的正陽縣豫苑戲曲藝術團團長。1980年成立的豫苑戲曲藝術團,是一群農家姐妹聚在一起創辦的當地有名的草根劇團,曾在安徽、湖北、河南周口、河南信陽等地小有名氣。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于戲曲不景氣,劇團陷入困境,自行解散。
2015年,雷玉霞有了重建劇團的想法。可是,重建劇團談何容易!沒場地,沒資金,沒設備。雷玉霞的媽媽說:“為了自己喜愛的事業,你就好好地干,給咱雷寨的父老鄉親爭個光,家里的事情不用你管。”老娘給了她一輩子的儲蓄4萬元錢。就這樣,帶著母親的理解與支持,雷玉霞堅持走了下去。排練場地設在一個演員的家里,大家兌米兌面兌生活費,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醋暑嚴寒,演員們每天騎著電動自行車往返十幾公里趕到排練場地。經過1年多的排練,大家的演藝有了新的起色。可是,她們想外出演出,卻沒有演出車,雷玉霞便把她在駐馬店市區的房子賣掉,購置了舞臺車輛。
劇團特邀河南省著名表演藝術家親自授課,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她們排出了20多個大型歷史傳統劇目:傳統戲曲《鞭打蘆花》《三子爭父》《清風亭》,折子戲《商林收子》,現代戲曲小品《母親》《風雪情》等,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扶貧戲曲中,雷玉霞拌演大蘭。大蘭和孬蛋兩個都是苦命人,經過駐村第一書記幫扶,他們的生活走出了困境,在第一書記的撮合下,大蘭和孬蛋結為夫妻。
雷巧云放棄上海生活回鄉演戲
團里的名角雷巧云在劇團解散后,去了上海發展,并且有了自己的公司。聽說劇團重建,她非常高興。為了回來排戲,她把生意交給兒子管理,兒子和媳婦十分不理解,不想讓她回來排戲。上海的家里有孫女在上學,沒有人接送,還有一個94歲的老母親。為了自己的戲劇夢想,雷巧云出高薪聘請了一個保姆照顧母親,義無反顧地趕回來排戲。
有一次,保姆臨時請假,無奈之下,她把母親托付給一家養老院,老人家不適應養老院的生活,每天哭鬧著要回家。排戲結束之后,她驅車趕回上海,看到母親骨瘦如柴,癡癡呆呆,不認識自己了,她抱著母親放聲痛哭。當雷玉霞在電話里聽到雷巧云哽咽地說,以后不能再回來排戲了,心情萬般無奈時,雷玉霞只有默默地流著眼淚傾聽她的哭訴。隨著電話掛斷,雷玉霞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放聲大哭起來,所有的委屈和無助一下子爆發。劇團發展時期,正是用人之際,雷巧云的離開,對雷玉霞來說像是釜底抽薪。
為了劇團正常發展,她不得不又撥通了雷巧云的電話。讓雷玉霞想不到的是,雷巧云毅然決定把母親帶回老家。一來可以照顧母親,二來不耽誤排戲。這一舉動,讓全體演員非常感動。
扶貧戲曲中,雷巧云扮演駐村第一書記梅紅雁。她頃情演出,把扶貧干部的偉大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
扶貧戲找到了草根劇團
駐馬店戲曲研究所所長李秀榮手中有個好劇本——扶貧戲曲《春暖花開》,她想讓這個戲曲在全市唱響。李秀榮在下鄉調研中了解到雷玉霞的事跡后,決定讓正陽縣豫苑戲曲藝術團來演出這個劇本。
好戲曲放到豫苑戲曲藝術團,雷玉霞萬分高興。可是排練這個劇本要一個多月,加上演出費用,一共需要20萬元錢。雷玉霞二話沒說,貸款10萬元,又找朋友借了10萬元,把扶貧戲接了下來。
劇本講述的是石河灘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依然存在著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夫妻分離等現象。為了實現全面小康“不讓一個掉隊”、共享發展成果“一個都不能少”,駐村第一書記梅紅雁牢記使命,舍小家為大家,一一化解親友誤解、家人反對、假貧困戶刁難、真貧困戶抱怨等難題,塑造了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基層干部的偉大形象。
演好扶貧戲可不是容易的事,李秀榮費盡了心思。演員們說:“我們唱古裝戲慣了,唱現代戲老是拿出古裝戲的架子,我們沒板、沒眼、沒譜……”李秀榮對此沒有灰心,她對每個細節進行糾正,改變演員們以前演古裝戲的演出習慣。李秀榮從規韻抓起,要求演員字正腔圓、吐字清晰,音符高低準確,氣息運用到位,讓演員注重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挖掘,要求所有演員寫出人物自傳。這樣,人物動作才能到位,對人物的演繹才能深刻。
6月20日至7月24日,李秀榮天天住在村里,與團里的人一起研究戲曲。中午12點多了,她還坐在舞臺下觀看演出,指導演員的演技。夜晚,她在演員們住的小院里,糾正演員的動作,蚊蟲把她全身咬滿了疙瘩,她就用塑料薄膜把腿包起來。有兩個演古裝戲的演員有抵觸情緒,說現代戲太難演了,李秀榮都耐心細心進行引導。
一場戲下來,演員們都說:“俺的文化素質、演技、聲腔都有了質的飛躍!”
貧困戶共演扶貧戲
現年55歲的陳世英與其他演員一樣,都是團里的第一代演員,是雷玉霞的好姐妹。她家有14畝地,又租了別人家的10畝地,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劇團恢復后,陳世英第一個報名參加。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她的兒媳患了乳腺癌,她家也成了貧困戶。去年臘月,正在安徽演出的她突然接到家里的電話,說她老公患上了肝癌。于是,她回了家,想要擔起照顧老公的責任。可是她老公說:“你有你的理想,你演好戲,我也高興,我的病就能恢復得快點。”她聽從了老公的話,可是在外演出3個多月,老公卻病逝了。在她老公病重期間,姐妹們紛紛為她家捐款、捐物,看望她老公,讓這個苦難深重的家庭感受到了劇團姐妹的關愛。
陳世英的老公去世10多天,由于劇團排練扶貧戲正緊,她就堅持上班了。陳世英年齡有點大,反應有點慢,但戲曲對于演員表演的要求比較高,要求演員的每個眼神都要把貧困戶的心聲刻畫出來。一個回合的對白,她常常要反復幾遍,直到導演說“對了”才停下來。陳世英演戲絲毫不敢怠慢,和新搭檔反復琢磨配合,和老搭檔總能合拍。
滿懷悲情、身為貧困戶的陳世英情融其中,把扶貧戲曲演得到位、精準,整個排練場總會為她響起熱烈的掌聲。貧困戶演扶貧曲,陳世英的真情也帶動著大家認真投入,整個戲曲顯得豐富奇妙。
7月24日,草根劇團和他們的扶貧戲曲在正陽縣文化廣場正式上演,戲曲一下驚艷了在場的萬名觀眾。觀眾說:“農民戲農民演,貼近群眾生活,讓俺看到駐村第一書記的偉大形象。”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