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沖村的新變化
記者 鄭付生 張 勇
宋沖村位于驛城區蟻蜂鎮西4公里處,西與老河鄉小集村相鄰。宋沖村在大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曾是共產黨的重要活動據點,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村。6月29日,記者走進驛城區蟻蜂鎮采訪,在寬闊平坦的農村公路旁邊,矗立著一塊驛城區易豐園青蛙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指示牌,在不遠處記者看到一塊塊搭有棚網的方形養蛙田排列有序。
在宋沖村記者看到村民住的都是新樓房,環境整潔美麗,種植業、養殖業助民致富,村民的生活越來越滋潤了,村里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一切的變化,離不開黨的富民政策和村民們的奮勇拼搏,這里是革命老區,先輩們勇于進取的革命精神鼓舞著后人堅定前行。”蟻蜂鎮黨委書記段德政說。
崢嶸歲月,村民積極投身革命
走進宋沖村委會,一塊紅色宣傳牌映入眼簾,“宋沖村委革命老區一片紅”幾個紅色大字剛勁有力。這段崢嶸歲月,如今仍然為村民們所津津樂道,這是他們的驕傲。
村中老人回憶道,那時候,宋沖村很落后,大家走的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住的是低矮的茅舍,吃不飽、穿不暖,不少老百姓跟隨共產黨投身到革命隊伍中。“宋沖村后包溝組當時共15戶70口人,先后有5人加入新四軍,1人成為抗日英雄。”57歲的宋沖村老黨支部書記韓恒思告訴記者。
其中,紅槍會創史人——韓敬之,在抗擊日本侵略軍時不幸犧牲,韓敬之的兒子韓郎山任新四軍營長。劉少奇在竹溝成立中原局時,韓郎山在竹溝執行任務時失蹤至今下落不明,解放后被追任為烈士。岳貴星,新四軍連長,在山西紅河戰役中犧牲。姜隨斌,徐州會戰結束后隨大軍南下,被黨留在地方工作,時任平輿縣區長。
“目前,健在的還有1人,他叫姜延斌。”韓恒思說:“姜延斌,生于1923年,蟻蜂鎮宋沖村人,1938年5月在竹溝參加革命工作,抗大畢業后被分配到四師彭雪楓部下任參謀,被譽為常勝將軍,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解放大西南200多次戰斗。如今,姜延斌老人在北京安享晚年。”
還看今朝,鄉村旅游風生水起
漫步在宋沖村,空氣清新,心情舒暢。村里垃圾不見了,村民們植樹栽花,整個村莊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
57歲的宋沖村老黨支部書記韓恒思看著村里的變化,自豪地說:“以前,村里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滿街污水橫流。現在道路硬化了,村民出入方便了。養殖戶家家都建起了沉淀池,污染沒有了,環境也好了。”
“近年來,我們村致力于改善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完成了自然村道路全部硬化,部分路段安裝了路燈。”談起村里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張小文深有感觸。自從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宋沖村立足長遠,堅持規劃先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
說到鄉村旅游發展,張小文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張小文說:“鄉村旅游業確實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大抓手,宋沖村旅游發展最大的優勢就是美麗的田園風光。按照規劃,宋沖村積極籌措資金建設宋沖革命紀念館,發展鄉村旅游業;與康茂公司合作,建設布袋加工車間項目,增加村民收入;完善配套設施,開設農家旅館、農家超市、采摘園等;支持易豐園青蛙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蛋白桑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建成一個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將來,我們村會建成一個集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環境宜居為一體的新鄉村,并在這塊革命老區的紅色土地上,帶動村民共同發家致富,綻放出老區的幸福之花。”談起宋沖村的未來,張小文充滿憧憬。①8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