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中抗日根據地李興樓村探訪記
昔日抗日根據地 今日煥發新活力
——豫中抗日根據地李興樓村探訪記
記者 代廷偉 閆海峰
夏日的李興樓村,草木蔥郁,生機勃勃。位于遂平縣槐樹鄉李興樓村袁莊的豫中抗日根據地舊址,一座小院靜靜地立在那里,記錄著這里發生的一切。
1944年,為抵御日寇入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在這里奮起反擊、血染山林,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輝的足跡。74載過去了,記者走進豫中抗日根據地舊址槐樹鄉李興樓村袁莊,在交談聆聽中,感受到一種無處不在的精神傳承。
對如今的李興樓村來說,從先輩那里傳承下來的革命精神,就如同一面鮮紅的旗幟,帶領著他們克服困難,不斷前進。
昔日靠著幾畝薄田無錢賺的莊稼漢,現在依托基地種蔬菜、建果園,收入連年翻。
“脫貧產業連成串,種植基地形成片,政府引導促發展,不出遠門把活干,生活美滿心里甜。”這是當地群眾由衷的贊嘆。
“青山綠水成景點,村中家里開起農家樂,足不出戶能賺錢,生態環保人舒坦,如今生活似神仙。”這是山里群眾的肺腑之言。
李興樓村三面環山,森林覆蓋率在40%以上,所轄的遂平縣龍天溝風景區坐落于該村西部,有中原“九寨溝”之美譽,現為2A級景區,是一個極具特色的旅游景點。該景區山水相依,幽深恬靜,一派原始風貌。龍天溝飛瀑接天,飛石山怪石林立,金頂山金光閃爍,跑馬嶺、鳳凰嶺、天石八卦陣等景點風光綺麗,野趣橫生。景區內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原始植被保存完好。龍天寨古戰場遺址秦王寺、劉秀坑、點將臺、旗桿窩、高尖寺、將軍墓等古跡,流傳著一個個歷史故事。
李興樓村利用自然景觀和紅色故地的優勢,鼓勵村民創辦農家賓館、飯店、超市等,增加旅游收入。該村還依托山區豐富的資源,大力發展以板栗、油桐、核桃為主導品種的高效特色農業,結合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擴大種植規模,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同時,培育壯大以生豬、家雞、山羊為主的畜禽養殖產業,配合養殖場建設沼氣池,打造零污染、零排放的綠色養殖企業,并組建了農資合作社、種植合作社、養殖合作社等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涉農企業等經營性服務組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
2013年11月,李興樓村被確定為全國“美麗鄉村”首批創建試點村,這是槐樹鄉的一個新名片。
槐樹鄉地處嵖岈山腹地,新時期如何弘揚老區精神成了一個熱門話題。槐樹鄉黨委書記劉純對記者說:“老區精神就是在黨的領導下,信念堅定、事業忠誠,不屈不撓、戰斗不息,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奉獻一切。今天,老區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時期,同樣需要繼承老區精神,堅定為民服務信念,建設好老區,讓老區人民早日致富。”
近年來,槐樹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省委和市委、縣委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的要求,著力推發展、促改革、保穩定、惠民生、強黨建,全鄉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017年,該鄉人均純收入達8335元。
“昔日的硝煙雖已散去,但英雄們堅強不屈、舍生忘死的精神永遠激勵和警醒我們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劉純始終堅信,“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偉大精神的感召鼓舞下,槐樹鄉的明天將更加美好,一定能夠早日實現美麗、富裕、文明、和諧。”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