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山村奔富忙
記者 侯偉峰
光伏發電站、扶貧車間、新型農村社區……再次踏入焦竹園這片紅色的土地,這里再也不是大家腦海里那個閉塞的小山村。S334省道穿村而過,村西的大沙河環村緩流,水果種植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養牛場、養豬場,一張張畫面都在證明著“革命圣地焦竹園”的智慧,善良的村民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也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新生活。
泌陽縣銅山鄉焦竹園村曾是中共鄂豫邊省委機關所在地和鄂豫邊紅軍游擊隊駐地,從焦竹園、鄧莊鋪發展起來的革命根據地最終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南方八省新四軍14塊主要革命根據地之一,為新四軍輸送了大批的軍政干部,新四軍四師、五師以他們為骨干組建起來,成為抗日的重要力量,也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多年來,上級對紅色革命老區的關注和扶持力度明顯加大,其中,鄂豫邊省委舊址得到修建,焦竹園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群山環抱中,焦竹園鄂豫邊革命紀念館南側,是一排排乳白色的二層小樓。按照規劃編制,這里是占地面積621畝的焦竹園新型農村社區。全部建成后,社區可容納1299戶,聚集人口5500人。
紀念館西側是面積8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40多名工人正在這里加工生產電子元件。駐村第一書記高雪玲介紹,扶貧車間年對外租金近4萬元,20名貧困戶參與分紅,扶貧車間可吸納70人就業,工人每月工資2000元。
采訪中,記者見到了扶貧車間一名特殊的工人黃家印。今年42歲的黃家印10年前因事故致下肢癱瘓,他每天趴在床上完成電子元件加工環節,自己坐著輪椅來回在扶貧車間取貨、送貨。樂觀、自強的黃家印說,是扶貧車間讓他找到了生活的信心,找到了活著的價值。
在焦竹園村葡萄種植基地,從村干部示范種植帶動到成立焦竹園農林專業合作社,焦竹園優質葡萄基地在本地叫響品牌后,該村又發展了梨種植基地和艾蒿、夏枯草中藥材種植基地。與一個個種植基地齊頭并進的還有養牛場和養豬場。眼下,村里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已發展到4個。
如今,慢慢富起來的焦竹園村也學起了“城里人”。村里規劃了生活區、商業區、工業區、養殖區、娛樂活動區。村民住進了新型農村社區,跳起了廣場舞,開起了“農家樂”。
村黨支部書記張崢介紹,立足焦竹園村的資源優勢,以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焦竹園村已繪就了新的藍圖,依托焦竹園鄂豫邊革命紀念館這張紅色文化旅游名片,打造焦竹園紅色村莊旅游,通過進一步完善村莊基礎設施,發展觀光農業,真正讓“革命圣地焦竹園”能吸引來客人、留得住客人,成為帶動村民致富的新載體。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