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行舟”展覽關注水域環保
摘要:2000塊來自喜馬拉雅地區的天然巖鹽被擺成岡仁波齊山的樣子,提醒人們關注環保 鐘欣 攝2000塊天然巖鹽組成“岡仁波齊山” “陸上行舟”展覽關注水域環
2000塊來自喜馬拉雅地區的天然巖鹽被擺成岡仁波齊山的樣子,提醒人們關注環保 鐘欣 攝
2000塊天然巖鹽組成“岡仁波齊山” “陸上行舟”展覽關注水域環保
中新網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應妮)2000塊來自喜馬拉雅地區的天然巖鹽在展場被組合成岡仁波齊山的樣子,提醒人們對社會生態和環境保護的重視。這是正在北京展出的“陸上行舟”展覽的一幕。
“陸上行舟”展覽帶來了10位藝術家的藝術項目,這些項目涵蓋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近年的個人/群體藝術行動,以及藝術家長時間的跨域實踐。他們將流域、歷史、網絡以及與之關聯的城市、鄉村、他者所屬的社會現場以“有機”的方式進行激活或喚醒。
“陸上行舟”展覽空間被布置得高低起伏 鐘欣 攝
展品“水系博物館” 鐘欣 攝
展覽的發源從水域問題展開,包括1998年-2001年熊文韻七次入藏實施的“流動彩虹”項目,2014年李勇政“被消費的鹽與岡仁波齊山”項目等等。同時,還有將自身身體體驗放置于社會的作品,如薩子徒步133天行走約3800公里實施的“一棵樹”,以及幸鑫從長江源頭取冰再到上海出海口融冰的“吾與浮冰”項目……
策展人李杰表示,展覽嘗試通過點滴故事,以藝術化的方式展示我們正變得越來越好的生活的同時,也向觀眾鄭重地提出對社會生態問題以及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憑借該展,李杰獲得第一屆HyundaiBluePrize“Sustainability”(創新未來)大獎。他在感謝主辦方之余,坦言這有助于不斷推動藝術家的社會責任,讓他們和社會發生更多對話關系的起點。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現場布置得別出心裁,整個空間被“波浪與丘陵”大面積覆蓋,觀眾可以自由踏入其中,高低起伏的空間改變了觀眾平時的行走習慣以及單一的觀看視角,可供一人通行的“河流或溝壑”則形成一條隱秘的線索。
據悉,“陸上行舟”位于北京798藝術區的現代汽車文化中心,將持續至8月5日。(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