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圍子村的“三夏”故事
摘要:□晚報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高萬寶 “小麥上場,繡女下床。炎炎烈日,老少彎腰”這句俗語曾是“三夏”時節的真實寫照。不過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
□晚報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高萬寶
“小麥上場,繡女下床。炎炎烈日,老少彎腰”這句俗語曾是“三夏”時節的真實寫照。不過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農民從傳統的農耕生活中解脫出來。如今,農村的“三夏”是什么樣呢?
6月初,記者來到正陽縣閭河鄉彭圍子村。田野里機器轟鳴,一臺臺聯合收割機正在金色的麥浪中穿梭。該村黨支部書記袁留超與村民聊起“三夏”話題時感慨不已。“一家的麥收幾個小時就結束了,這在以前都不敢想。30年前,每逢‘三夏’時節,家家戶戶天不亮就起來磨鐮刀,割完麥后要在地里曬,然后用架子車再往場里拉……”
記者在村里看到,小麥收購商進村入戶收購,老人們在悠閑地聊天、下棋,孩子們盡情地玩耍……如今的“三夏”早已沒有昔日的繁忙景象。
秸稈禁燒監管也是村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彭圍子村處處可以看到插著小紅旗的摩托車。原來,這是縣、鎮政府為了確保秸稈禁燒工作萬無一失,要求干部全天24小時駐村蹲點監督,同時幫助困難群眾收麥。騎摩托車巡邏、零距離服務——摩托車、小紅旗就是他們的工作標志。
這就是彭圍子村的“三夏”故事。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