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樓村里創新業
摘要:記者 張承訓近日,記者趕往新蔡縣關津鄉王樓村采訪脫貧工作。王樓村位于汝河南岸,關津街西3公里。全村12個村民組沿著一條主路集中布局,村里多數是兩層小樓。駐村第一書記
記者 張承訓
近日,記者趕往新蔡縣關津鄉王樓村采訪脫貧工作。王樓村位于汝河南岸,關津街西3公里。全村12個村民組沿著一條主路集中布局,村里多數是兩層小樓。
駐村第一書記梁慧熱情地向記者介紹,王樓村是1975年以來新蔡縣社會變遷的見證。村子地勢低洼,“75·8”大洪水讓全村絕大部分土坯房倒塌,村民們一貧如洗。洪災之后,鄉黨委、鄉政府統一規劃,支援村民建起了磚瓦房。改革開放40年,村民們家里種田、外出務工,逐漸富裕,磚瓦房多數換成了兩層小樓,一部分村民還買了小汽車。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村里認真落實扶貧政策,采取精準幫扶措施,全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貧困戶穩定增收、如期脫貧。王樓村以創業帶動、產業支撐為重點,推動全村開始了致富奔小康的新一輪發展。
在羅莊,梁慧帶領記者參觀回鄉創業青年梅影影的菊花種植基地。基地種植有黃菊、金絲菊、貢菊多個菊花品種。今年33歲的梅影影是王樓村羅莊人,10年前在開封學習菊花栽培、管理和加工技術,事業有成,擔任過河南、安徽多個菊花種植企業的技術總監。2017年,梅影影回到家鄉,購買了菊花加工設備,成立了菊花種植合作社,帶動村民種菊致富,吸納50戶貧困戶在基地務工增收。出差在外的梅影影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種植菊花每畝地的收益在6000元以上,今后計劃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
在王樓村扶貧車間,記者見到了紅楓林家具公司的經理張冬峰。32歲的張冬峰早年在寧波養蝦,幾年前在烏魯木齊從事家具加工,看到家鄉支持年輕人創業,就投資50多萬元在村里建起了家具廠,生產衣柜、書柜、酒柜、整體廚衛等環保家具,產品已遠銷開封、鄭州等地,廠里安排了5家貧困戶就業。
緊挨扶貧車間,一家洗滌場正在試營業。來此創業的是20歲出頭的新蔡縣城青年趙英俊。趙英俊去年從部隊轉業回城,了解到王樓村離城近、環境好,就和家人商量來村里辦起了洗滌場,決心在村里干一番事業。
梁慧滿懷信心地對記者說:“除了支持回鄉青年和外來人員創業、興辦企業,村里著力引導村民開魚塘、種果林,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力爭讓王樓村成為全面小康美麗鄉村的領跑者。”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