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追憶離世母親 母親的美德是他們的傳家寶
摘要:□晚報記者 王 捷“我能給你講講我母親的故事嗎?”5月18日,記者見到遂平縣陽豐鎮黑趙村的徐立新。他的母親去年去世了,終年90歲。通過他的追憶,一位勤勞善良、
□晚報記者 王 捷
“我能給你講講我母親的故事嗎?”5月18日,記者見到遂平縣陽豐鎮黑趙村的徐立新。他的母親去年去世了,終年90歲。通過他的追憶,一位勤勞善良、樸實堅強的中國傳統婦女形象在記者眼前豐滿起來。
20歲出嫁成“嫂娘”
徐立新的母親趙桂蘭,出生于嵖岈山鎮鮑莊村,因家庭貧困只上過兩年私塾,20歲時嫁到婆家,從此包攬了家中磨面、洗衣、做飯的家務。
趙桂蘭嫁入徐家時,家中有3個未成年的妹妹,大的12歲,小的只有幾歲。她把幾個妹妹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不僅為她們做衣服、鞋子,還經常抱著她們睡覺。幾個妹妹也把這個年齡不大的嫂子當成了親娘,對她非常依賴。每次她回娘家,3個妹妹都跟著去。后來,幾個妹妹直接稱呼她為“嫂娘”。
徐立新說,后來3個姑姑相繼出嫁,叔叔也娶妻生子,但是嬸嬸因智商問題不會操持家務,母親又承擔起照顧叔叔的3個孩子的重任。奶奶覺得這樣對母親不公平,提議分家,但母親拒絕了。
在村里受人尊重
上世紀60年代,農村經常有合工(集體義務勞動)。有一年大興水利建設,在挖河的工地上,土要靠人工往上抬。有的人受不了,偷偷地跑回家。趙桂蘭卻始終在工地上堅守,直到累倒被送進醫院。
趙桂蘭不僅在為集體干活時不偷懶,而且在生活中熱心助人。徐立新說,母親心靈手巧,會畫畫、扎花、裁剪衣服。誰家有喜事都會請她去。村里的姑娘、媳婦們找她剪鞋樣、剪頭發,母親都樂呵呵地幫忙。
每年正月十五,趙桂蘭都會扎燈籠,免費送給村里的孩子們。端午節,她還免費為村里的孩子們縫香包,系五彩線。“母親一生省吃儉用,卻對別人很大方。親朋好友送來的東西她都送給別人嘗嘗。”徐立新說,母親在村里受人尊重,與她的好人緣分不開。
傳承母親美德
妻賢夫禍少,母賢多孝子。徐立新說,從小受母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他們兄弟幾個沒做過一件違法亂紀的事。弟弟是一家單位的會計,賬務上沒有出過一分錢的差錯。父親是名教師,因為有母親這個賢內助,他多次被評為模范教師。
不僅趙桂蘭的子孫秉承了她的優良傳統,她的幾個婆家妹妹和婆家侄子也非常明白事理。叔侄、堂兄弟之間也相互照顧。
徐立新說,去年4月母親去世,這么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卻引來了很多人吊唁,有機關干部,有普通百姓,更多的是鄉鄰。“母親一生勤勞善良、艱苦樸素、樂觀堅強。我們一定會把母親的美德傳承下去。”徐立新說。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