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豆養豆丹 美味又賺錢
摘要: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倍昴峡h常興鎮柏丈屯村農民任栓,卻種豆不為得豆,而是為了養豆丹,把過去人們稱為害蟲的豆丹(大青蟲),通過大棚養殖,變為餐桌上人們喜愛的一道美食,自己也獲得了每畝2萬元的收入。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楊明華 文/圖

任栓的愛人郭蓮在大棚里查看大豆生長情況。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汝南縣常興鎮柏丈屯村農民任栓,卻種豆不為得豆,而是為了養豆丹,把過去人們稱為害蟲的豆丹(大青蟲),通過大棚養殖,變為餐桌上人們喜愛的一道美食,自己也獲得了每畝2萬元的收入。
任栓今年40來歲,前年他在信陽市為農戶收獲大豆時,發現當地一些農民在豆地里逮豆丹。原來,豆丹高蛋白、低脂肪,且有溫胃之效。當地人們把逮來的豆丹送往高檔餐館,做成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而一道豆丹美食,竟能賣到上千元。
2017年春,任栓在自家的2畝土地里開始試養豆丹。他從江蘇省購買了豆丹的老熟幼蟲,把它埋在建好的豆丹棚里,等到5月中旬就會鉆出來,然后化成蛾。“蛾的孵化率達98%,每只雌蛾產卵250粒左右。”任栓說。
科學放養是提高豆丹產量的關鍵。任栓用紗布自制豆丹收集器,將一些小米粒般大小的半透明狀物體,從網棚里收集來待孵化的豆丹蟲卵,按照每畝投放10000粒以上豆丹蟲卵要求,幾天后豆丹蟲卵就會變成小豆丹爬在豆葉上,自然生長。“從小到大,豆丹要經過5次蛻皮,當它長到25天左右,也就是第四次蛻皮之后,就可以出售了。”任栓說。
精心管理使任栓在養殖豆丹上取得了成功,當年任栓家的2畝土地畝產豆丹60公斤,每棚收入達20000多元。
為擴大規模,今年任栓又流轉了10畝土地,興建了10個豆丹養殖大棚,每畝種植大豆12000棵。一般每株大豆夠2只豆丹吃一生,這樣算下來,每畝地能產150公斤的豆丹。任栓說:“自然環境下養殖的豆丹每年繁殖一季,而大棚養殖的豆丹可實現每年繁殖三季,這樣就拉長了供應周期,也提高了經濟效益。”
“下一步,我們將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方法,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回收,讓豆丹養殖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產業。”任栓滿懷信心地說。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