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山用墜子書弘揚真善美
摘要: □晚報記者 周心放 通訊員 程新清 文/圖 包春山為大家說書獻藝。泌陽縣泌水街道有個說河南墜子的盲人叫包春山,今年60多歲。包春山雖然雙目失明,但聰明勤奮,自幼跟著開封
□晚報記者 周心放
通訊員 程新清 文/圖
包春山為大家說書獻藝。
泌陽縣泌水街道有個說河南墜子的盲人叫包春山,今年60多歲。包春山雖然雙目失明,但聰明勤奮,自幼跟著開封藝人李中林學說河南墜子。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文化生活枯燥、貧乏、單調,聽墜子書、三弦書等成了農民群眾文化生活的主要項目。每到農閑季節,包春山都會帶著腳打板和蓮花落子,走鄉串村,自拉自唱,為鄉親們說墜子書。每到一村,包春山一說就是四五天,每天晚上,村里的老少爺們圍在包春山身旁,聽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從鍘美案到下洪州,從三國演義到水滸傳,包春山一部接著一部說,每說到高潮處,來句“欲知結局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突然收場,給聽眾留下懸念,讓聽眾不得不接著往下聽。包春山說書的內容多以勸善、忠孝、節義為主,健康向上,催人奮進,鞭打邪惡丑,弘揚真善美。
如今,電視、手機、互聯網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農村的說書藝人越來越少。近年來,隨著黨和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高度重視,為謀生賣唱說書的藝人逐漸消失。
包春山是貧困戶,黨和政府不但為其修建了三間平房,還幫他解決了兒子每月的撫養費。為了回報社會,包春山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農閑時走鄉串村,到城市街頭、廟會說書助興,既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又增加了收入。
泌陽縣作家協會主席、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周玉琳說:“泌陽縣河南墜子已被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春山作為墜子書的傳承人之一,雖然60多歲了,但仍為大家說書獻藝,值得學習。”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