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文物局局長:現存南粵古驛道共計233條
摘要:歧澳古道石路局部(資料圖)通訊員攝中新網廣州4月17日電(記者 程景偉 索有為)廣東省文物局局長龍家有17日在廣州稱,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現存南粵古驛道本體共計233條,長達
歧澳古道石路局部(資料圖)通訊員攝
中新網廣州4月17日電(記者 程景偉 索有為)廣東省文物局局長龍家有17日在廣州稱,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現存南粵古驛道本體共計233條,長達710.44公里,其中新發現古驛道135條。
自秦代至清末由當時中央政府主持修造的道路以及在此期間民間修造的道路,被廣東方面統稱為南粵古驛道。2018年3月,廣東全省文物行政部門匯總調查了現存南粵古驛道及其沿線文物古跡保存狀況和新發現情況。
肇慶古城朝天門清代道路遺跡(資料圖) 通訊員 攝
龍家有表示,在現存233條南粵古驛道中,秦漢時期古道遺存共32條,總長139.94公里;隋唐時期古道遺存共7條,總長30.204公里;宋元時期古道遺存共7條,總長5.329公里;明清時期古道遺存共187條,總長534.967公里。目前保存較好的南粵古驛道,包括清代修筑的岐澳古道——從中山市石岐途經珠海市抵達澳門的陸上道路網絡及沿途人文景觀;新發現古驛道包括始建于宋代的肇慶古城門與古道。
據介紹,南粵古驛道沿線現存古道本體、古亭、古橋、古關、指路石、古碼頭、碑刻、標語、古遺址、古建筑基址、古墓葬、古村落等文物古跡共906處,其中新發現430處。
從地區分布上看,南粵古驛道主要集中分布在粵北山區、珠三角地區的惠州市、粵東地區的汕尾市和粵西地區的云浮市,其中,粵北地區(韶關、河源、梅州、清遠市)古驛道共155條、總長523.5公里,每個市內現存古驛道總長都在100公里以上,約占全省總長度七成。
龍家有指出,南粵古驛道是跨越時空的大型線性文化遺產,保存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南粵大地上各個歷史時代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了南粵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的地域性,相互交流、融合發展的多元性,求同存異、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不但屬于今天,更屬于未來。因此,將之真實、完整地保護傳承下去,是我們共同的職責。
廣東省住建廳城鄉規劃處處長朱國鳴表示,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在推進過程中,通過大量品牌活動喚醒公眾及社區對共同歷史的記憶,調動起廣泛參與熱情,實現遺產的社會價值,在廣東省內形成一股強勁的“古驛道熱”“傳統文化熱”“歷史文化熱”,真正使遺產“活”了起來。
當天,南粵古驛道歷史遺存修繕指導委員會向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陳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陸琦琦等頒發了委員聘請證書。(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