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悠亂買保健品 老年人易步入“溫柔陷阱”
摘要: 被忽悠亂買保健品老年人易步入“溫柔陷阱”亟需正確的健康理念□晚報記者 蘇 莉“我父母剛開始是沖著他們的‘免費體驗、送雞蛋’去的,當時向我
被忽悠亂買保健品
老年人易步入“溫柔陷阱”
亟需正確的健康理念
□晚報記者 蘇 莉
“我父母剛開始是沖著他們的‘免費體驗、送雞蛋’去的,當時向我保證絕對不會買保健品。可是去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他們經常拎著各種瓶瓶罐罐還有成套的床上用品回來,說是可以治病。”昨日上午,市民魏女士告訴記者,3年前她的父母加入“免費體驗”行列后,就跟著了魔似的,天天跟著一幫老年人到處去聽所謂的健康講座,體驗健康理療。
老年人把保健品當神藥
“這套床上用品是我爸參加健康講座后買的,價值8000多元。”魏女士說,近幾年,她的父母對保健品如癡如醉,退休工資大都用來買這些東西了。
魏女士說,她的母親有腿疼的毛病。3年前,她的母親跟著鄰居參加了一項免費體驗活動,并且領到了雞蛋、掛面、臉盆等禮品。體驗一個多月后,她的母親便買了一臺理療儀。
記者在魏女士家看到,各種具有理療功能的床上用品、內衣和保健品擺滿了老人的臥室。“我勸過她,不讓她買那些保健品,但她就是不聽,還埋怨我不孝順。”魏女士說。
記者采訪時發現,針對老人癡迷各種保健產品無法自拔的情況,子女都是既生氣又無可奈何。
缺乏健康常識導致被騙
“我和丈夫經常對父母說,那些保健品大多是沒用的,有病還得去醫院,但他們根本聽不進去。”魏女士說,她和丈夫平時忙著工作,很少跟父母交流,兩位老人退休后在家無事,出去后被一群年輕人“噓寒問暖”,便把這些人當親人了。
記者采訪中發現,如今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很少有子女長時間陪在身邊,缺少親情陪伴的老人很容易成為保健品推銷人員的“俘虜”。老年人在參加免費體驗的過程中,推銷人員為他們端茶倒水、捏肩捶背,再送他們一些小禮物,老人很快就痛快地掏腰包了。
違法成本低導致監管難
雖然保健品不是洪水猛獸,但也不像推銷人員說的那樣可以包治百病。為什么這種現象能長期存在呢?
“其實這些保健品商家在開設門店時,提供的都是合法、合規的證明。”記者采訪時,工商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說,他們雖然為商家頒發了營業執照,但并未允許商家超范圍經營、夸大宣傳等。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保健市場需求旺盛,當監管存在漏洞時,不法商家就會鉆監管的“空子”。有人抱著“撈一把就走”或者“沒人舉報,無人追究”的僥幸心理,私底下“悶聲發大財”。
“老年人花錢買保健品,主要還是因為缺乏關愛。”魏女士說,兒女加班加點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老人,而保健品推銷方式中的“專家”免費健康知識講座、免費禮品,推銷員的殷勤陪伴等,恰恰給老年人提供了這樣的精神寄托,讓他們形成依賴。如果子女多陪伴父母,多噓寒問暖,老人們自然不會去買那些保健品。
“除了老人精神匱乏、缺少關愛外,相關部門尤其是公立醫院應該考慮針對老年人組織一些健康講座,用正確的健康知識和健康理念占領老年人的頭腦,不給保健品推銷員可乘之機。”魏女士說。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