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恩情難忘懷 良好家風代代傳
摘要: 晚報首席記者 高琳琳“您養我長大,我陪您變老,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于此。有的人失去了就永遠無法挽回。”昨日上午,翻看母親生前的照片時,市民湯玲睿哽咽道
晚報首席記者 高琳琳
“您養我長大,我陪您變老,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于此。有的人失去了就永遠無法挽回。”昨日上午,翻看母親生前的照片時,市民湯玲睿哽咽道,母親在家就在,母親不在家就沒有了。
湯玲睿的母親去世近9個月了。清明節到來之際,她的內心無法平靜,有好多心里話想對母親說。
慈善母親惠及鄉鄰
湯玲睿的母親生育有4個子女。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她只進過掃盲學校,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老人15歲入團,積極向上,充滿朝氣;24歲入黨,意氣風發,成為骨干,整日穿梭在行政村與大隊部之間。
“在‘大躍進’年代,母親為鄉鄰排憂解難。后來,她又成為大隊部的衛生員,每家每戶都留下她的腳印。”在湯玲睿的印象里,母親經常一手提茶瓶一手拿藥,走街串巷,挨家挨戶把藥送到村民家中。誰家有人半夜發病,母親立即起床去治療,不論是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日復一日,堅持了幾十年。
老人的娘家有一個祖傳藥方,治療產后風,曾風靡全鄉。她配制的藥救治了全鄉不少產婦,這讓她成了十里八鄉的“名人”。誰家婆媳關系不和找她調解,鄰里之間有矛盾糾紛找她解決;鄉鄰紅白喜事操辦,都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
大義母親贏得稱贊
湯玲睿父母結婚時,父親還在信陽讀書,母親把平時省吃儉用攢下的錢,幾乎都花在父親身上。父親在外工作時,母親一人挑起全家重任,既要養育4個未成年的孩子,又要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婆。她白天在地里為多掙工分加班加點、不辭辛勞,夜晚回到家里洗衣做飯、縫縫補補。
湯玲睿的父親一輩子沒進過廚房做過飯,沒刷過一次碗,沒洗過一件衣服,一直被母親寵著。母親無論遭受什么樣的委屈都不去抗爭,不愿讓外人知道,自己強力支撐、極力承受,最終身患癌癥。
湯玲睿的母親不但是好女兒,還是好兒媳,她用借來的5元錢把公公安葬后,就承擔起了贍養婆婆的義務。婆婆患有高血壓等多種老年病,經常住院,長年不斷藥,她端茶倒水床前服侍,從沒叫過苦和累。婆婆離開人世后,她又承擔起贍養父母的義務。
“我外公90歲那年因腦血栓住院。當時母親已經70歲了,除在醫院無微不至照顧外,回到家還不脫衣服睡在外公的床前,照顧他吃穿和夜晚大小便。”湯玲睿說,許多人都說外公有福氣。
勤勞母親傳遞家風
母親的行為深深感染著子女。在她生病住院的3個多月里,湯玲睿和弟弟端茶倒水,侍奉左右,默默做著子女應該做的一切。
湯玲睿的母親勤勞善良,每頓飯總是最后吃,一家人吃剩下的飯菜她最后包攬。她常說:父母是長輩,需要孝敬,要吃最好的;丈夫長年在外,身體不好,需要補補;孩子還小,正在長身體,增加營養才會長大個。
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湯玲睿的母親教育孩子有一套方法。她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感染著子女,在關心的同時嚴格要求,時常告誡子女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幫助他人、樂善好施。
每當有乞丐來到家門口,即使饅頭筐有小塊的,老人也總是拿整個饅頭遞過去。湯玲睿向母親詢問原因,老人稱誰都有困難的時候,能伸手幫一把就幫一把。
在母親的潛移默化和諄諄教誨下,湯玲睿和弟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勤儉與誠信是立身之本,懂得要光明磊落做人、腳踏實地做事。
湯玲睿說,母親一生平凡偉大、樸實無華、任勞任怨、樂善好施,在她身上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雖然母親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將永遠激勵著子孫后代。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