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為何成爆款? 堅守文化內涵擁抱大眾
摘要: “《國家寶藏》之所以能成為現象級節目,有至少兩點啟示:第一,創新是文藝作品永葆生命力的唯一途徑。第二,擁抱新媒體傳播,就是擁抱大眾。”
中新網北京3月29日電(袁秀月)“《國家寶藏》之所以能成為現象級節目,有至少兩點啟示:第一,創新是文藝作品永葆生命力的唯一途徑。第二,擁抱新媒體傳播,就是擁抱大眾。”3月28日,《國家寶藏》第一季研討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會上,中央電視臺分黨組成員、副總編輯朱彤表示。
2017年,《國家寶藏》在文化領域掀起“現象級風潮”,節目將博物館和綜藝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不僅讓古典文化“活”了起來,還“潮”了起來,“燃”了起來。
“節目不僅在國內熒屏上可以產生深遠的社會影響,而且具備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條件和能力。”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國家寶藏》總制片人呂逸濤介紹,繼3月20日亮相香港國際電影節之后,《國家寶藏》還要走向戛納電視節,走向大英博物館,走向大都市博物館。
節目制片人、總導演于蕾透露,目前已經在跟文博界的專家溝通第二季的創作,初步計劃是在今年的5月18日,即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正式啟動第二季。001號講解員張國立也表示,將會繼續做下去。
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對文化和文博的這次聯手給予充分肯定。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李建毛、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強躍、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蔡琴,分別分享了節目給各大博物館和文博領域所帶來的變化。
央視綜藝頻道總監、大型節目中心主任郎昆主持研討論壇。騰訊、新浪微博、喜馬拉雅FM、豆瓣、嗶哩嗶哩網站等新媒體的相關負責人分別講述了節目在新媒體全矩陣的傳播力度和影響。
《國家寶藏》在年輕人中間備受歡迎,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年輕文化有機結合的巨大空間。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主任溫紅彥、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沈衛星、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張新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等也從全媒體時代國家媒體的引領和傳播,尤其是青年文化的把脈和結合等層面,探討了《國家寶藏》的IP價值、示范效應和延展空間。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總結發言,他表示,這些年沒有任何一個節目像《國家寶藏》一樣對中國博物館事業有這么大的影響,也改變了博物館工作很多過去的思路。“今天的博物館要走向蓬勃發展,有兩個方面,一是要從數量增長走向質量提升,一個就是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