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蘭:把貧困戶放在心上
摘要: 晚報記者 楊麗/文 王建成/圖張曉蘭是駐馬店市驛城區(qū)扶貧辦的工作人員。多年來,她恪守職業(yè)道德,刻苦鉆研業(yè)務,工作成績顯著。張曉蘭“既然是做扶貧工作的,就應該把
晚報記者 楊麗/文 王建成/圖
張曉蘭是駐馬店市驛城區(qū)扶貧辦的工作人員。多年來,她恪守職業(yè)道德,刻苦鉆研業(yè)務,工作成績顯著。
張曉蘭
“既然是做扶貧工作的,就應該把貧困戶放在心上。”張曉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告訴記者,精準扶貧戰(zhàn)役打響后,在她的帶領和督促下,驛城區(qū)扶貧開發(fā)辦公室社會扶貧股對“中國社會扶貧網”的貧困戶及愛心人士的注冊,僅用了一個星期就取得了全市第二的好成績,全區(qū)200多名各級管理員更是用一天一夜便完成了注冊,營造了聲勢浩大的濃厚的工作氛圍。
張曉蘭笑著告訴記者,那一個星期,每天不到7時大家就來到辦公室,晚上9時才離開,一天忙得連水都顧不上喝。“那個時候感覺很幸福。能為貧困戶做點兒事情,心里感覺踏實。”張曉蘭說。
近年來,在“百企幫百村”扶貧活動中,她積極與工商聯(lián)協(xié)調聯(lián)絡,多次深入貧困村了解實際情況,并與工商聯(lián)共同謀劃活動。通過多方努力,現(xiàn)已有100多家企業(yè)與貧困村達成結對幫扶意向。借助“扶貧宣傳日”活動,她和扶貧辦的工作人員一起在活動廣場、辦公場所等重點區(qū)域的醒目位置,制作精準扶貧宣傳欄、公示牌,懸掛、刷寫橫幅標語,發(fā)放相關政策宣傳資料、印刷品、手冊、書刊,讓廣大群眾了解扶貧政策和扶貧工作的重要性,用真情感染了很多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使他們積極參與扶貧工作。
為了“不落一人”,她常常工作到深夜,和村民座談,宣傳扶貧政策,勸導貧困戶要有“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用勤勞實現(xiàn)致富夢想。她不畏艱險,不怕吃苦,堅持深入第一線開展工作。不管是大雨傾盆,還是大雪封山,只要鄉(xiāng)里的群眾有需要,她都是第一時間深入村中開展指導工作。
“打鐵還需自身硬”。張曉蘭深知,作為負責社會扶貧股精準扶貧具體業(yè)務的帶頭人,必須吃透政策、熟悉業(yè)務。所以,她高度重視自身能力建設,將黨的基本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率先學通學懂。她堅持向書本學,深入學習中央、省、市、區(qū)各項扶貧方針政策及各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文件精神,堅持先學一步、先懂一步。
她虛心學習老同志的工作方法和經驗,在開展工作時深入群眾,全面、準確掌握相關信息。她堅持向群眾學習,積極深入農戶,了解他們致貧的原因,掌握他們的所思所盼,為他們量身定制脫貧措施,真正達到因戶施策,實現(xiàn)精準脫貧。
通過認真學習和深入調研,張曉蘭準確地掌握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精神,全面熟悉了全區(qū)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成為了脫貧攻堅一線的“排頭兵”和“領頭雁”。
張曉蘭不為名利的高貴品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處處為困難群眾謀福祉的處事原則,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持之以恒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著每一名扶貧辦的工作人員,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