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里的故事
摘要: 駐馬店網訊(本網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趙勇 曹楊) 手術室,是醫院救死扶傷的重要場所,因為工作性質特殊,除了工作人員和手術患者,其他人員一律不得隨意出入,所以
駐馬店網訊(本網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趙勇 曹楊) 手術室,是醫院救死扶傷的重要場所,因為工作性質特殊,除了工作人員和手術患者,其他人員一律不得隨意出入,所以成為人們心中很神秘的場所。近日,記者來到平輿縣人民醫院,遵照規定更換好無菌的衣帽,經過一系列消毒后,遠遠的站在手術間的角落里,把相機對準手術臺,帶您一起探知這鮮為人知的無影燈下的故事。
病人進手術室之前,這里已經忙碌很久
手術室里的麻醉醫生和護士清晨7:30來到,中間不能出手術室,等當天所有手術結束,下班不知道幾點,上下班常常兩頭黑。在手術室工作的醫護人員,似乎是生活在陽光下卻又見不到陽光的一群“天使”。麻醉科主任楊玲玲和護士長劉永紅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提前一天為每一間手術間分配手術,并打印出詳細的手術單。每臺手術的詳細名稱、患者姓名、醫生姓名等信息都一一在列。在手術室開放的九個手術間,因為醫院春節后各科室的爆滿,當日總共有近百臺大大小小的手術。一直亮著的紅燈“手術中”這三個大字昭示著手術一臺接一臺,患者一撥接一撥,越來越多的緊急手術,讓手術醫生更是體力透支,但為了最大限度的縮短患者手術等待時間,麻醉科手術室的醫護人員加班加點,全部取消休息連續作戰,實在累了,就在接患者手術的間隙靠著墻坐在地上打個盹,硬是通宵達旦、拼著體力透支把當天所有的手術做完才下“火線”。很多人以為麻醉醫生的工作只是給患者打上一針就完事了,事實上,麻醉醫生的工作遠遠沒有這么輕松。從麻醉前查閱患者病史、術前隨訪和心理疏導,到準備麻醉藥品和器材,手術中實施麻醉和維持。手術結束,麻醉醫生還需要幫助患者及時恢復意識,安全度過麻醉蘇醒期。從這一點來說,麻醉醫生是陪伴手術患者最長時間的人員。麻醉醫生是無影燈后的無名英雄。在病人進入手術室之前,其實這里早已忙碌已久。
碎石操作三十分鐘,恒溫手術室里醫生一身汗水
當天上午,第三手術間第一臺手術,是為一位43歲趙先生實施的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主刀醫生是泌尿外科主任丁慶標。
巡回護士閆影影開始記錄手術準備的各項工作,核對時間并記錄在手術記錄表上。此時,麻醉醫生單留艷按照麻醉流程,依次為病人注射鎮靜劑、吸入麻醉,并隨時監控麻醉機監控儀器上的各項讀數。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俗稱“打洞取石”,即通過患者腰部開0.5cm左右的切口,建立取石通道,置入腎鏡,通過超聲氣壓彈道碎石機或鈥激光碎石機將腎內結石,特別是鑄型結石、輸尿管上段結石擊碎后再取出結石。結石取凈率高,在患者身上留下的創傷極小,且出血少, 三十分鐘左右手術順利結束。看似平靜如水,但在四季恒溫的手術室里,丁主任的額頭依然布滿了汗珠。
“手術操作要動作輕柔,注意灌注,控制負壓吸引的壓力,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還要謹慎操作,每一臺手術過程,其實主刀醫生的精力都是高度集中。出汗很正常。”手術很成功,丁慶標此時才放松下來,認真地告訴記者。
產婦急劇增多,連續手術8小時感覺不到一絲饑餓
碩士研究生、VIP產科主任王慧娟剛搶救完一個產婦,準備上第二臺手術。這個產婦產前大量出血、血壓極高,醫生診斷胎盤早剝,急診彩超提示胎兒宮內窘迫、危及生命,情況十分危急。王慧娟立即通知手術室開通急診綠色通道,但因產婦術前出血過多導致DIC,病情危重,需緊急輸血。但家屬未帶足夠現金,王慧娟說:“救人要緊,時間就是生命,我們先到住院處借5000元,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輸上血液,一直搶救到夜晚11點才結束,大家在里面呆了足足5個小時,這是我們搶救時間最長的一個產婦。”幸運的是,雖然出生僅評1分的男嬰,經過緊張地搶救后發出了一聲響亮的哭聲,在場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激動地流出了淚水,新生兒轉新生科繼續治療,經過搶救產婦病情逐漸平穩。由于精神高度緊張,連續8個小時滴水未進的王主任和她的同事們在手術結束后卻感覺不到一絲饑餓。
高難度頸椎手術,牽動兩位主任的心
手術間外的洗手池旁,骨科一病區的孟輝主任和副主任付鵬程在嚴格按照規范洗手。器械護士郭夢茹進入手術室候臺,這并不是拍照的剪刀手之類的動作,這是防治洗過的手被污染。這臺手術是為49歲的劉某開展頸椎前路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專業人士都知道做頸椎手術如履薄冰,是一種風險極高的手術。在一個小空間里,有頸總動脈,頸靜脈,氣管,食管,喉上神經,喉返神經,甲狀腺,甲狀腺上動靜脈,甲狀腺下動靜脈,頸髓,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節,還有眾多的肌肉縱橫交錯等等,損傷任何一樣都非常棘手。頸椎手術技巧必須非常細膩,而且還是一件苦力活,頸椎手術原本可以“發揮”的空間就比其他部位小,頸椎更加小,稍有不注意,損傷脊髓就是大事故;可是如果做得不到位,切除得稍有不夠,既不能起到緩解病人癥狀的作用,又可能還需要做第二次手術。因此頸椎手術,對技術、手法的要求異常精確,可以用“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來形容。為確保患者安全,孟輝和付鵬程兩位主任聯手操作,該手術歷經1.5個小時,在同臺醫師們的共同努力下,手術過程同樣十分順利。據孟主任介紹,在無菌手術中,無論手術臺數再多再忙,也不能漏掉任何一個環節,醫生要按照規范三次刷洗手和手臂、戴好無菌手套之后,肩頭到腰部的胸前區是無菌區,在無菌手術術中各項操作中,上臺醫生的手都不能超出這個范圍,其他人也不允許接觸手術醫生身體的這個范圍,以避免污染。所有進入手術室的人都必須提前戴好口罩,并且全程不允許摘下。
小患者不肯進手術臺時,女醫生像媽媽一樣抱起了他
夜慢慢的深了,在很多人已經沉睡的時候,普外科醫師們在主任馮馳的帶領下還在忙碌中,為了不影響次日的手術,當天安排的20多臺手術必須要做完。他們同時開放三個手術間爭分奪秒的進行,腹腔鏡手術、大隱靜脈手術等有序地開展,直至凌晨一點才結束當日的手術。其中,有一個做疝氣的孩子給記者印象深刻,孩子由于緊張,到手術室時抱著媽媽就是不松手,麻醉科主任楊玲玲在門口耐心等到孩子情緒稍稍穩定后,并未使用慣常的手術推車,而是輕柔的接過孩子抱在溫暖的懷里,快速而輕盈的送入手術室。孩子并不是很配合術前鎮靜。因為四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較完整的記憶,如果不能注射鎮靜,沒有前期麻醉藥品的順行性遺忘效應,直接進入全麻會給孩子留下很久的恐懼心理創傷。青年醫生徐凱就蹲在孩子身邊給孩子講故事分散著孩子的注意力,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麻醉師快速的完成了注射。手術時,為了不讓孩子受寒冷,主刀醫生馮馳要求把手術室的溫度調到了26℃,比平時高出3℃-4℃,在2個小時的手術中,穿著幾層衣服的醫生護士們全都大汗淋漓。馮主任說,我們受點熱可以忍受,但不能讓孩子受苦。在術后等待蘇醒時,麻醉科副主任醫師馬永杰不時的輕輕拍打和呼喚孩子,判斷他的蘇醒程度,那輕輕的呼喚,宛如媽媽的愛。 在外人眼里,手術室是生死之地,但這一剎那的種種溫情,讓人不由得心生感動。醫者父母心!
沒有時差的班次,吃飯都是輪流來。
已經將近夜晚9點,早已過了吃晚飯的時間,但手術室里卻沒有停下來的跡象。一臺又一臺的手術仍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中,器械開包、鋪臺、麻醉、手術、蘇醒、清點、送出、記錄,一切就像嚴絲合縫的流水線,有條不紊。手術室有麻醉醫生和護士,加上來做手術的外科、婦產科醫生,每天同時忙碌在這里的有好幾十人,但在吃飯的時候,餐桌上只能看到兩三個人。因為手術不間斷的安排,他們很難有全體同時進餐的機會,只能在手術的間隙抽空扒拉幾口或熱或涼的飯菜,好在他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作和生活快節奏。
有句名言: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在我的眼前,這么多平醫人一直在堅持著,堅守著,為的是醫生的天職,更是新時代的召喚。人民群眾就醫保健需求的不斷提升和更高的期待,更是醫護人員夜以繼日的忙碌和付出的動力。 在戰勝病魔的道路上,醫護人員和病人,是天然的同盟軍,希望我們能一直聯手戰勝病魔,堅守初心,追夢前行,為健康中國、為美麗中國夢堅定走下去。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