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留守娃的團圓年
摘要:制圖:張芳曼 過年了,熊澤宜興奮得不得了。小澤宜今年3歲半,父母長期在北京打工,姐姐在湖北上大學,他自己留守在湖北宜昌宜都市潘家灣土家族鄉潘家灣村8組。一過年,

制圖:張芳曼
過年了,熊澤宜興奮得不得了。小澤宜今年3歲半,父母長期在北京打工,姐姐在湖北上大學,他自己留守在湖北宜昌宜都市潘家灣土家族鄉潘家灣村8組。一過年,親人們團聚,熊澤宜自然別提多歡喜了。
去年秋天,熊澤宜上了潘家灣土家族鄉中心幼兒園。“在給新入園孩子的調查摸底中發現,他爺爺今年81歲,奶奶也有75了,身體都不太好。每次送他回家,連接他的人都沒有,就覺得幼兒園還需要承擔更多的照管責任。”園長許春華說。
上世紀90年代,潘家灣鄉唯一一所公辦幼兒園停辦,一些學齡前兒童只能在山間地頭玩耍,這讓許春華萌生了自辦幼兒園的想法。這一辦,就是22年。第一年,幼兒園只有9個孩子,擠在一間土坯房里學習、游戲,她又當老師又當保姆。如今,她已經“升級”為公建民營的潘家灣鄉中心幼兒園園長,成為159個孩子的“媽媽”。
在許春華的幫助下,熊澤宜成了30名“全托”幼兒之一,周一到周四都在幼兒園住宿,周五下午由老師護送,乘坐校車回家。同時,許春華還為他申請了“向陽花幫扶計劃”,每學期補助200元。
“幼兒園老師會把孩子們的照片和視頻發到家長群,看到孩子吃得、住得都很好,我們就放心了。”媽媽李友蘋說。
在潘家灣鄉中心幼兒園,超過60%的孩子是留守兒童。許春華帶動全園教職工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由于地處山鄉,交通不便,許春華先后借貸40多萬元購買了兩輛校車。同時,在她的支持下,近20名留守兒童的母親返鄉來到幼兒園就業。
目前,宜都市已經建成7所公建民營幼兒園。“公建民營幼兒園辦園成本相對較低,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孩子‘入園難’和‘入園貴’問題。”宜都市教育局副局長孫大勇說。(范昊天)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