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失憶,女孩深圳開駐馬店粥店尋親23年,大年初一一家團聚
摘要: 猶如人間蒸發的女兒大年初一從天而降,這對于家住遂平縣和興鎮魏樓村雷莊村的賈桂亮與劉喜花這對年過花甲的老夫妻來說,既興奮又有點不安,23年不見,女兒還會認出自己嗎?
猶如人間蒸發的女兒大年初一從天而降,這對于家住遂平縣和興鎮魏樓村雷莊村的賈桂亮與劉喜花這對年過花甲的老夫妻來說,既興奮又有點不安,23年不見,女兒還會認出自己嗎?這些年,流浪在外的女兒成家沒有?一個人是如何在外面討生活的?
2月16日夜晚8時許,賈桂亮夫妻倆得到女兒回來的消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和興公安派出所民警打來的電話千真萬確,對方說他們的女兒賈景賢人就在市公安局東高派出所,認不認由他們決定。
相見 女兒拒認父母
16日夜晚9時許,東高公安派出所內,一名瘦小的中年女子安靜地坐在民警值班室內,她面前放著民警拿來的冬棗、梨、特侖蘇牛奶,可是沒有吃晚飯的這名女子滴水不沾,她捂著自己的挎包,身后靠著一個背包,眼神警惕地對待突然闖進來的一群陌生人。
“你們看看,這是你們的女兒不?”民警葉武指著坐在靠椅上的這名女子,對進來的這些人說。
就在這一瞬間,這群人與捂著自己挎包的女子眼神相視交流,可是,這名女子的身體由于恐懼明顯蜷縮得更狠了。反而是進來的一名叫賈新民的男子說:“咋不認識?(這)就是景賢。”賈新民說他是眼前這名女子的堂哥,旁邊站著的就是景賢妹子的父親賈桂亮和母親劉喜花。
可是,23年的疏離與隔膜,這名真名叫賈景賢的女子與自己的親生父母并不是正常人想象的那樣抱頭痛哭、互訴衷腸,而是冷眼相對,交流并不順暢。甚至,賈桂亮夫妻倆蹲在賈景賢前面再三給她講述她的姑姑、親朋好友的名字,她卻連連搖頭,對著民警說:“他們說的什么我都聽不懂,也根本不認識。”
面對這一狀況,民警葉武慎重考慮,決定抽血驗賈桂亮夫妻倆與賈景賢之間的DNA,不過,由于目前正值假期,比對結果最快也得上班后四五個工作日出來。
“你拿著賈桂亮夫妻倆的血液標本與你的血液標本,回到深圳自己找家信得過的醫院做一下,等到結果出來,確定是你的生物學意義上的父母,你再回來相認不遲。”民警葉武的建議取得前來尋親的賈景賢的認可。她說當晚在駐馬店市區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回深圳。
“太不可思議了,太不可思議了!”民警蔡志輝面對這一意外狀況連連感嘆,“今天夜晚7時接到市局指揮中心指令,稱一名來自深圳的女子到駐馬店找家,我們就將她帶回所內詢問。”
開始這名女子只記得家住遂平,至于那個鄉,父母叫什么名字,一概不知。“就在我帶她走下警車,準備進派出所大門的時候,她突然說家在和興。”蔡志輝說,得到這一線索他非常激動,可是僅憑這一線索還是無從查詢,于是讓這名女子在本子上比劃,她突然說:“記得父親叫賈桂亮。”
民警通過戶籍查詢,查到和興鎮魏樓村雷莊村的賈桂亮家的情況與這名深圳來的尋親女子描述的吻合。“賈桂亮家一共有三個孩子,大女兒賈景賢戶籍顯示正在注銷,可是沒有照片,有一個二女兒和一個小兒子。”
面對如此吻合的查找結果,雙方見面為何會如此陌生?這里面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如果告訴你,這個世界上還有這么一種意外,會讓傷者記憶大部分喪失,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更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父母兄弟叫什么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會相信。可是意外就發生在1995年中秋節前夕,那時候,年僅16歲的賈景賢在深圳龍華區光明新區一家名為“桂記砂鍋粥”的飯店做服務員。
“老板說準備過幾天給大家發月餅。那天我正在埋頭打掃衛生,一旁的一名男服務員踩著梯子安燈,致命的是,梯子歪倒,服務員連同梯子砸向身材廋弱的我,隨后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賈景賢告訴記者,等到自己蘇醒后被老板帶到一個私人診所,原來梯子的一個尖扎進她的頭骨中心,骨頭都扎開了,在診所簡單包扎過后,第二天,老板給她結清100多元工資就讓她拍拍屁股走人。可是,令她沒想到的是她失憶了,以前的事情一時間都被清零了。她的記憶就像一張白紙,任憑怎么努力都徒勞無功。
在深圳無依無靠的賈景賢年齡小,沒有身份證,只會在餐廳做服務員,隨后她來到深圳市羅湖區向西村附近的一家粥店做服務員。在此做了4年多服務員,她偷偷學會了做粥的技巧,隨后拿著自己積攢的4000多元錢,在深圳市羅湖區布吉鎮開了一家粥店。那時候,她僅僅雇了一個山西姑娘劉小放給她幫工,屋內只有兩張桌子。后來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她在向西村租賃一間大的門店,屋內可以擺十幾張桌子,有3個廚師、4個服務員和兩個打掃衛生的阿姨,每個月的工資就開出去3萬多。她憑借自己的努力事業有成。
尤為特殊的是,她粥店的名字就叫“駐馬店粥店”。
“自從那次意外后,我失憶了,僅僅記得我是駐馬店的,給粥店起這個名字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是駐馬店人,同時希望河南老鄉看到店名進來用餐時給我提供尋找家的線索。可是老鄉來了不少,每一次的囑托都石沉大海。再后來,我想起自己是遂平人。”賈景賢回憶,她每年都要根據百度搜索的遂平的鄉鎮寄信尋找家,可前前后后寄出的二三百封尋親信都因為線索太少而被寄回,“每一封信封上都蓋著‘查無此人’幾個冰冷的字。每一次我抱著信都淚流滿面。”
峰回路轉
親人相見淚雨滂沱
當晚10時許,就在大家認為事情告一段落,民警準備給賈景賢找賓館入住的時候,轉機出現了。推門進來的一位身材高大戴著近視鏡的男子,一眼瞅見眼前這個弱小的女子,短暫的眼神交流過后,二人抱頭失聲痛哭。“和平,你怎么不找我呀!”賈景賢捶著弟弟,嚎啕大哭。“姐姐,我的好大姐。我可盼著你回來了。23年了,想死你了。”這名男子正是賈景賢的弟弟賈振海(小名和平)。
賈景賢的弟弟高興地背著賈景賢跳起來。
原來,從小賈景賢與弟弟最親,他們在一塊打鬧,甚至棍棒相加。“只有這種兄妹感情,記憶最深,無論走到哪里也最難忘懷。”賈振海說,自從姐姐不見后,一家人也是四處尋找,聽說姐姐在廣東潮州,母親也去那里尋找,可是杳無音訊,后來還在當地電臺播出尋人啟事,也沒有任何信息,他們以為姐姐生家里的氣不肯與家人聯系,因此也沒有報警,沒想到姐姐出意外失憶了。
賈桂亮告訴民警,賈景賢小時候跟著奶奶長大,平時很少跟著父母。“1978年,1979年,1981年先后生下兩女一男,我們實在是顧不上照顧老大。”賈桂亮夫妻說,他們確實和大女兒比較疏離。“你還記得你大伯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嗎?”“記得家里有倆小孩,比我小,一個叫小強。”“對呀!賈強是你大伯的兒子!這不對上了嗎?”
直到這時,周圍的人才確信賈振海是賈景賢的弟弟,賈桂亮夫妻是賈景賢的親生父母。
小村焰火
照亮女兒漫漫回家路
大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也是合家團圓的日子。民警開著警車,帶著賈景賢回到闊別23年的故鄉遂平縣和興鎮魏樓村雷莊。
盡管夜色深沉,一路上賈景賢與母親劉喜花在車上說個不停,一閃而過的燈光照在這對23年未曾相見的母女倆身上,勾勒出她們緊緊相擁的輪廓,說到傷心處二人不停地流淚。
賈景賢說,10年前,她一個人乘坐火車來到駐馬店尋親未果,今年春節大年三十她一夜未眠,大年初一一大早她拿著臨時身份證購買深圳北至駐馬店的G826高鐵回到駐馬店,從駐馬店西站出站口,她詢問執勤民警市公安局在哪兒。民警讓她乘坐出租車來到市公安局,隨后遇到敬業的民警無私的幫助,這次尋親才出現轉機。
“如果這次尋親無果的話,我準備10年后再回來尋親。”賈景賢說,是回家的念頭讓她不顧一切地乘車回來,是民警的力量為她這最后一次尋找畫上圓滿的句號,是愛創造了奇跡。
在得知女兒至今未有成家,一個人撐起一個飯店,事無巨細,操勞辛苦時,劉喜花強忍淚水說:“孩子,我們都誤會你了,原本以為當時你父親因為瑣事給你去信吵你后你離家出走,沒想到這么多年你受了這么多苦。”
16日夜晚11時50分,載著團團圓圓一家人的警車一進村子,鞭炮驟響、煙花齊放,村民用最傳統的方式迎接賈景賢23年后的回家之旅,照亮這個迷途的女孩不尋常的回家之路。
“孩子,你終于回家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一家人團聚比啥都好!”鄉親們祝福的話語溫暖著賈景賢這個思鄉的女兒的心房。
在得知父母至今仍舊在家務農,操勞不易時,賈景賢堅定地說:“我回來了,就不許你們再種地了,我養你們!”“好好好!這些年每年過年我都不舒服,吃飯都要給你準備一雙碗筷。這回可好了,有你這個好女兒,我成享你的福了!”
(晚報記者 郭建光)
責任編輯:yyy
(原標題:天中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