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司令”初心不改情系家鄉
摘要: 發紅包 真扶貧 繪藍圖“農民工司令”初心不改情系家鄉□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文/圖本報訊“張煙奶奶,今年給您發500元的紅包,比去年多100元。您年齡大了,
發紅包 真扶貧 繪藍圖
“農民工司令”初心不改情系家鄉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文/圖
本報訊“張煙奶奶,今年給您發500元的紅包,比去年多100元。您年齡大了,要保重身體啊。”“全收啊,你每年春節都回來給我們發紅包,讓我們感激不盡啊!”2月2日,在上蔡縣朱里鎮拐子楊村小學教室里,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深圳市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享譽全國的“農民工司令”,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張全收正給村里的老人發紅包(如圖)。該村88歲的張煙老人一邊接過張全收發的紅包,一邊回應著張全收的話。
每年春節前, 張全收無論工作多么繁忙,都會堅守一個永不改變的承諾:回到拐子楊,給村里的老人發紅包,安排新一年的工作。
堅持11年給老人發紅包
當日上午,張全收和拐子楊村183位70歲以上的老人聚在村小學的教室里。張全收一邊給老人們發紅包,一邊噓寒問暖。教室里歡聲笑語,溫情涌動。
張全收堅持給村里老人發紅包已延續11年,紅包也從以前的200元增加到現在的500元。隨后,張全收還給全收希望小學的每名教師發了紅包,鼓勵教師們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好村里的孩子,并為村里60戶貧困戶發放面粉和食用油。
現場,很多老人緊緊握著張全收的手,久久不愿松開,老人們紛紛說:“收呀,你的善舉孝心,咱全村人都忘不了!”
張全收說,他幼年時家境貧寒,是家鄉父老給了他關愛和溫暖。這些年,他去過全國好多地方,在深圳也買了房子,但在他心里,拐子楊才是他的家,才是他心底永遠的牽掛。“回來發紅包,讓老人們有個零花錢,過個好年,我心里高興!”張全收樸實的話,讓老人備感親切。
讓貧困戶全部脫貧
“我今天來不是要求救濟的,我是想給‘司令’說句感謝的話。”村民蘇記花對記者說, 她丈夫3年前患癌去世。在她丈夫生病期間,張全收多次給她家送錢送物。她丈夫去世時,兩個孩子才幾歲,還有80多歲的公公需要照顧,生活非常困難。張全收每個月按時給她寄500元生活費,兩年多來從未間斷。 逢年過節,張全收還為蘇記花家送錢送物。去年,張全收讓蘇記花在村里做保潔工作,一月可掙500元工資,張全收還為她的家人申辦了低保。現在她家已經脫貧。
在上蔡縣盛順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座蔬菜大棚內,看著長勢喜人的西紅柿,張全收對合作社一負責人說;“一定要管理好這些蔬菜大棚,種好蔬菜,讓貧困戶掙到錢。”合作社有10座蔬菜大棚,是張全收個人出資100多萬元建的扶貧大棚,無償讓貧困戶種植以增加收入。
“這是村里的光伏發電扶貧基地,已經并網發電。”張全收指著一排排光伏發電板說,總共是12畝。依托此項目,每戶貧困戶每年可以分3000元。
目前,拐子楊村29戶貧困戶,19戶實現了穩定脫貧,還有10戶五保戶被政府兜底脫貧。
描繪拐子楊村新藍圖
“貧困戶雖然脫貧了,還要讓他們致富。”張全收說,作為拐子楊村的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帶領全村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責無旁貸。為此,他計劃今年再建10~20座蔬菜扶貧大棚,無償提供給貧困戶種植。
“村里的光伏發電扶貧項目,一年下來可收入48萬元。”張全收說,這為貧困戶增加了穩定收入。同時,還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千方百計引導村民增加收入。
“村里已經建好了文化廣場、標準化衛生室,用上了自來水、修通了道路。”張全收說,下一步,將加大對村里道路兩側的綠化以及環境整治力度,對旱廁進行改造,努力把拐子楊村建設成文明和諧宜居的美麗鄉村。
聽著張全收對拐子楊村美好愿景的描繪,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