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的磨刀老人
摘要: 晚報首席記者 高琳琳 文/圖本報訊 “我也不為掙錢,閑來沒事打發時間。沒想到,這一磨就是10多年。”昨日上午,在市天中山大道西側一小區,正在給居民磨刀的老人
晚報首席記者 高琳琳 文/圖
本報訊 “我也不為掙錢,閑來沒事打發時間。沒想到,這一磨就是10多年。”昨日上午,在市天中山大道西側一小區,正在給居民磨刀的老人高林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老人慢悠悠地磨著刀,時不時地回答小區居民的問題。
晚年撿起老手藝
年近七旬的高林老家在汝南縣,以前在工地上打工。后來,他搬到市區生活,加之年紀大了,工地的工作無法適應,就轉行做起了磨刀的生意。
轉行時,高林快60歲了。他說,他一輩子勞動慣了,閑在家里不適應,還不如出來走走轉轉。
就這樣,一輛自行車、一條板凳和一塊磨刀石就成了高林糊口的家當。干了一輩子農活,又在工地上忙碌,高林雙手長滿了老繭。
記者遇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小區門口磨刀(如圖)。“他們只管把刀送來,到時間了過來取就行。我堅持放平了磨刀,這樣磨出來的刀用上幾個月也不會鈍。”高林很健談。
在他身旁,一塊厚約3厘米的磨刀石十分嶄新。他說,這些年,他已經用壞了很多磨刀石。這塊磨刀石是他新買的。
說起自己撿起的這門老手藝,高林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常能看到在房前巷口吆喝的磨刀老人,如今城市里很少看到了。刀用久了就會鈍,日常做飯的家庭都需要磨刀。但磨刀工作辛苦,收入又低,很少有人愿意從事。他給別人磨刀既是想解決居民生活中的難題,同時也希望這門老手藝能繼續傳下去。
走街串巷發揮余熱
高林磨一把菜刀需要近30分鐘。坐在小區門口,雖然不時刮來一陣寒風,但是他的額頭上卻有汗珠。
經過粗磨、精磨等工序,高林用手指在刀刃上試了試,很鋒利,才用水把磨刀石沖干凈,開始磨另一把刀。
高林說,每天吃過早飯,他就帶著工具出門。一把刀收費5元,一天最多能磨10把刀。效益好的時候,他能收入七八十元錢。
雖然收入不多,但高林覺得磨刀掙的是力氣錢,而力氣用了還有。
高林磨起刀來得心應手,不同的刀磨法也不一樣。他曾用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才把一把鈍刀磨得很鋒利。
“我磨刀的時候,一般都讓他們過一會兒再來取。”高林說。
平時,高林都是一個人,伴隨他的只有沙沙的磨刀聲。磨刀過程中,高林經常用手指試刀刃,所以手指上劃痕累累。有些鈍刀剛送來的時候,他還會直接把刀口放在掌心上試劃幾下,然后確定刀的磨法。
收入不高,走街串巷又十分辛苦,高林卻樂在其中。他說:“再小的生意也要講誠信,把他們的刀磨得快,以后他們還會來找我。”
小區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像高師傅這一代的磨刀人年齡都大了,現在的年輕人又不愿意學這個手藝。看來,這個手藝以后可能面臨失傳。
責任編輯:db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