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咱得對得起黨員這個身份”
摘要: 為還父親生前所欠債務,他賣掉經營紅火的家具廠;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他創辦合作社,帶領鄉鄰脫貧致富。他說:“咱得對得起黨員這個身份”□晚報首席記者李玉榮
為還父親生前所欠債務,他賣掉經營紅火的家具廠;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他創辦合作社,帶領鄉鄰脫貧致富。他說:
“咱得對得起黨員這個身份”
□晚報首席記者李玉榮
通訊員陳健
1月2日上午,正陽縣汝南埠鎮譚圍孜村委大院里呈現一派熱鬧的分紅場面,68個貧困戶聚集這里喜領2017年的分紅款。53歲的于小四拿著剛領到的2000元錢,嘴里不住地念叨著:“好人,真是好人啊!”
于小四念叨的好人,就是汝南埠鎮楊崗村黨支部書記、正陽縣張楊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楊。
父親生前欠的外債
家具廠賣了也要還
現年36歲的張楊,2000年底入伍,2002年入黨,2004年從部隊退伍返鄉后,一直在外務工。2008年,有了一定的積蓄的他經過市場調查,決定在駐馬店市開辦一家家具廠,由于誠實守信,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正當他的事業蒸蒸日上時,2012年4月,父親因病去世,父親經營的一家建材銷售門店外欠債務近200萬元。
就在一些客戶唉聲嘆氣、自認倒霉時,張楊站了出來:“父親生前與你們有業務往來,說明你們相信他,欠你們的錢,大家只管放心,由我來承擔,就是把廠子賣了也要還。”
張楊隨后賣掉了駐馬店的廠子,將父親欠的外債一一償還。
臨危受命
帶領鄉鄰脫貧致富
2013年11月,張楊被任命為楊崗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后,張楊發現村民除了外出務工外,種地的收入很少。2014年,他將楊茨園組的土地以每畝600元的價格流轉100多畝,從事規模種植,第二年流轉面積擴大至300余畝,同年他注冊成立了“正陽縣張楊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決心以合作社的形式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張楊發現附近村一戶種植香菇的效益不錯,他考察后,又與“正陽縣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進行對接,達成了購買其菌棒、菌種,合作社全程負責技術指導的協議。
2016年,張楊投資近40萬元,建起了20個香菇溫棚。“高峰期可安排50多人在這里務工,平時固定用工在40人左右,其中本村12個貧困家庭的勞動力長年在這里干活。”張楊介紹。
鑒于張楊的人品和合作社的經營規模,汝南埠鎮黨委政府找他商量,想把該鎮譚圍孜村產業扶貧基地設在他這里,條件就是政府負責為每個貧困戶購買1000個菌棒擱在這里生產,連續3年,每年必須給予貧困戶一定的分紅。張楊知道其中的壓力,但他還是答應了:“誰叫咱是黨員,咱得對得起黨員這個身份!”2016年以來,每年他給每個貧困戶分紅都在2000元以上。
一味地對其輸血不如提高他們的造血功能。現年67歲的余金翠,丈夫是個聾啞人,長年在這里務工,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術后,在張楊的扶持下,今年自家也種了兩棚香菇,她樂呵呵地說:“一年一個棚可收入一萬多元,不但脫貧沒有問題,還能致富呢。”在張楊的扶持帶動下,譚圍孜和楊崗兩村的80個貧困家庭均有穩定的收入,2020年之前穩定脫貧可望實現。
2015年,張楊被駐馬店市委市政府、駐馬店軍分區表彰為“駐馬店市第二屆‘十佳優秀復轉軍人’”,2017年被正陽縣委縣政府授予“全縣脫貧攻堅先進工作者”,被縣政府授予“勞動模范”。談起這些榮譽,張楊淡定地說:“黨員這個身份才是最重要的,鄉鄰對我這個支書的信任和期盼永遠都是動力!”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